第57章(第6/7页)

若是六年前,那肯定没有。

国资办那边十几年前倒是有丢孩子的,六年前却是不可能,六年前虽然也还有点乱,但时局却是好了许多,大家隐隐都看到了希望,这时候,就是熬,也会熬过去,而且,他也没听说谁家六年前丢过孩子。

回完话,马大友眼睛狐疑地看向苏步青:“老排长怎么突然问这种事?”

马大友的话,让苏步青额头皱得更深了。

难不成搞错方向了?

一旁,听到马大友对话的卫子英,小眉头也紧紧拧了起来。

她可没像她外公那样,认为是搞错了方向,而是觉得,可能是信息太少,马爷爷没弄明白。

似乎想到了什么,卫子英大眼睛一亮,倏然道:“马爷爷,你能借只笔和纸吗。”

信息太少,确实不好打听。但统统会画人像,那老奶奶和坏小姐姐是住在国资办家属楼里的,画出来,马爷爷肯定就知道爷爷问的是哪家了。

马大友看了卫子英,道:“有,我去给你拿。”

马大友还以为卫子英是听他和老排长说话,无聊了想图图画画,于是进屋,找了一个本子和一支笔给卫子英,让她边上玩去。

卫子英拿了纸笔,趴到客厅里的桌子上,然后就开始认真的画了起来。

她画的是那个小女孩的画像,她画功还是那样,以线条为主,勾勒面像。而另一边,苏步青和马大友又谈起了话。

画了十几分钟,卫子英看着自己画出来的作品,眼里有点不大满意,画像只有三分样,她觉得,马爷爷可能认不出小女孩,于是,又动手画了一张那天她看到的那位婆婆的像。

又过去二十分钟,卫子英终于画好了两个人的面相,她搁下笔,拿起两张画像,颠颠跑到她外公身边。

“外公,马爷爷,你们看,就是她们。”卫子英奶声奶气地喊了一声人,然后把画像递出去。

苏步青接过画像,然后把纸传给马大友:“大友,这两个人,你认得吗?他们是住国资办的,我打听的,就是他们家的事。”

马大友接过纸,仔细地看了看纸上的人面相,然后有些不确定道:“这怎么看着,有点像戚老师啊?”

“你认识她。”

“马爷爷认识这个婆婆。”

苏步青和卫子英头一转,同时问。

马大友:“要是没看错,应该是认识。”

卫子英画功就那样,画出来的东西,看着并不是很像,但若仔细看,还是依稀能分辨的出,她画的是谁。

马大友一开始有些不确定,但越看,就越觉得画里面的人,是他认识的那位老人。

苏步青:“她家是什么情况,以前有没有丢过孩子?”

“他们家情况有些复杂,具体我也不清楚,只是听说过一下。”马大友说着话,把画像放到桌子上,然后转头,有些惊喜地看了卫子英。

老排长这外孙女还真聪明,他还当她是无聊乱画呢,结果这一会儿功夫,竟就歪歪斜斜给画了两张人面像出来。

虽然画出来的看着幼稚,但却把人的神韵都画了出来,这要好好培养一下,不定以后,会是个出色的画家。

苏步青:“什么个情况,你给我说说。”

马大友:“这戚老师是个大学老师,他丈夫姓施,两人以前可是京都学校建筑系的教授,前些年动乱,两口子都被下放了,不过他们没什么问题,所以,是第一批放出来的人。他们有个儿子叫施卓,施卓前头那个妻子是个心大的,当年这老两口被下放,就是她举报的。”

马大友说到这儿,顿了顿,又道:“他前头那儿媳在这两老下放后,就和他儿子离了婚,因着她会来事,后来听说进了革委会,成了革委会的一员。她离开的时候,好像才坐完月子,后来,我听说老两口有个学生嫁给了施卓,但他后面这个媳妇,我们都没见过,好像和施卓感情不好,一直呆在娘家。”

“那他后来这个媳妇是哪里人?”苏步青听到这儿,立即追问。

马大友:“这我倒是知道点,她是京都人,据说家里条件挺好的,也不知为啥,才嫁给施卓一年,就回娘家了。”

马大友说完话,一旁边,卫子英眼珠子一转,又急急忙忙跑去桌边,拿起笔和纸画,把那个丢葫芦的女人,给画了下来。

画好像,卫子英又颠颠跑回去,把纸递给马大友:“马爷爷,这个阿姨你认识吗?”

“认识,英子在哪见过她?”马大友接过画像看了看,道。

“在老家见过。”

苏步青看了眼卫子英拿过来的画像,把那个小女孩的画像和这个女人的画像搁到一起,问:“大友,这两人是不是母女,她有几个孩子啊?”

“是母女。”马大友指着女妇人的相,道:“这是施卓前头那个,当年,她就是生了这个小女孩后,和施卓离婚的。这两年,当初那些到处抄家捉人的日子不好过,我前不久,还见过她,好像是想找施家老两口拉她一把,不过我看戚老师是厌她了,没给她脸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