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第一一二天【两章合一】(第3/5页)

有这样优厚的待遇,谁又能保持平常心呢?

何况,凉姐还说了,她十分欣赏他们的才华。

如果不能交出足够优秀的作品,他们都无法心安理得。

不论如何,必须要干出一番成绩,这才对得起凉姐的知遇之恩!

因此这段时间以来,大家的工作状态都非常好。甚至有时候做梦都梦到自己正在编曲子。第二天早上起来的时候,就急忙记下自己晚上梦到的灵感。

“好,谢谢胡哥,我这就听一下。”陈深立刻回复。

另外一个女编曲接话道:“我觉得这两个地方也可以各自加一段笛声。竹笛不仅能让这首曲子更有国风的味道,还能更贴合电影剧情——毕竟,男主用的就是竹笛。”

经过这段时间的磨合,大家都对彼此有所了解了。

陈深的确是创作国风类型歌曲的高手,他不仅了解现如今流行的风格,还懂得戏腔与唱腔,能将戏腔完美融入歌曲之中,达到一种浑然一体的美感。

他有足够多的好点子,灵感源源不断,不过,当然也有明显的短板——

他在编曲方面的水平并不高,不曾经过专业训练,更没有太多编曲经验。

而一个好的编曲,往往能提高整个作品的档次。

陈深听完对方发来的曲子,心中思绪翻涌:“的确,笛声逐渐加入其中,让整个歌曲分出新的层次——这真是神来之笔!”

编曲,简单而言就是根据作曲人的风格,加入一些其他配乐作为这首曲子的点缀,形成完整的伴奏。

通过这样的方式,单调的旋律能变成完整的曲子,呈现出能够打动人心的音律之美。

对于国风歌曲而言,编曲除了要熟练使用各种音乐制作软件以外,还要对民族乐器非常熟悉,懂得在什么地方配上什么样的乐器伴奏,能达成最好的效果。

而胡哥现在所做的工作,就像是给准备走秀的明星,搭配上一条绝美的项链。

这不仅仅只是点缀,更是一种画龙点睛的作用。

几人都是精神大振,灵感有如泉涌,继续商讨起来。

随着歌曲的播放,那一幅幅电影画面仿佛就在人的眼前。

战火纷飞,楼阁坍塌,华丽的珠宝与绫罗绸缎在大火中焚烧殆尽。

铁马金戈踏平了繁华的古城,鲜血染红了泥土,地上满是尸骨,喧嚣与欢闹再也不见,全都化作了哭嚎与哀鸣。

乱世中的人渺小如尘埃,他们裹挟在时代的洪流中,无力左右自己的命运。

相爱的人无法与自己的挚爱相守,在这样的环境中,等待他们的只能是生离死别。

歌曲恢宏大气中带着悲凉,凄美中又带着至死不渝的浪漫。

当曲子响起的时候,仿佛能看到一对爱人在满目荒凉的废墟中相拥,他们身边是无数尸骸。

而也许就在明天,也许就在下一秒,他们也将变成尸骸中的一员。

在经过最后的修饰和调整后,这首曲子呈现出来所有人满意的效果。

“太好了,”胡哥欣喜道,“这是我迄今为止最满意的一部作品!”

陈深心里也很激动。

他在编曲方面的水平真的不行,但想要找到一个能完美理解自己意图的编曲,何其困难。

常言道知音难觅,而现在,他终于找到了最佳的搭档。

“要不……这歌词再修改修改?”作词的兄弟试探道。

“可以再改改”,陈深道,“其实我倒是觉得,歌词不需要太过晦涩拗口。可以美一点、简单一点。”

晦涩难懂的歌词往往会让一首歌不易传播,这个道理,大家都是明白的。

当然,如果既想要达到含蓄的美感,同时又语句简单直白,其实非常考验作词的功底。

“你说得对,”作词的兄弟若有所思,“我听完这段旋律又有新的灵感了,我试试简化一下!”

“不过话说回来……咱们是不是该给这首歌取个名字啊?”胡哥提议道。

大家都陷入沉思。

最后是陈深先一步开口:“我个人觉得,这首歌足以作为整个电影的主题曲 ……不如,就叫它《浮生叹》好了?”

与电影的名字一样,也完美符合其意境与主题。

几人一想,也觉得不错。

“行,那就这么定了。”

……

当姚边凉得知《浮生叹》新鲜出炉时,是在第三天的清晨。

由于暂时没有找到歌手,这首歌是由陈深演唱的。

陈深的唱功非常一般,但作为作曲人,他是对歌曲意境了解得最为深刻的人,因此唱得也还算不错。

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没有技巧,全是感情。

姚边凉默默听完:“这……是陈深写出来的?”

怎么感觉这么好听呢!

是她的审美和大众出现了偏差吗?

姚边凉有点搞不懂,但她现在有点心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