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第2/3页)

但那位埃尔顿一世,却主动向全国通报了此事。

这只能说明,埃尔顿一世在主动配合西戎的阴谋。甚至从一开始,卢西恩二世的这位长子就是知情的。

只有这样,这个蠢货才可能扳倒他那位精明的父皇,并且坐上沙利亨帝国的皇位。

所以不管怎么看,这场战事都无法避免了。

李洵将几个重臣召集起来,说了这件事。

哪怕是老成如林德康,也是大惊失色:

“郡国才刚刚休养生息一年,一旦开战,就必然要应付沙国,西戎和朝廷三方面的敌人。新兵才刚招募没多久,单凭原本的兵力只怕很难应对。”

周如植同样忧心忡忡。他虽然管农事,却对全郡国的疆域是最熟悉的,知道一旦开战,郡国需要在哪些方位布防。

“哪怕加上才招的十万新兵,我们的兵力依旧太少了。”

“大哥,这场战事已经不能避免了吗?”李明婉看向李洵,满怀希望地问道。

几个人里,就只有杨进禄没说话且表情平静,他不懂军事,只能帮郡王造武器,郡王怎么说,他就怎么办。

“没错,这场战事已经不可避免。”见众人都有些被吓住,李洵安抚道:

“形势没有你们所想的那么糟糕。西戎与沙国应该不会想到,相隔六七千里的距离,我会这么快就得到消息。

如今沙国全境都是冰天雪地,要出兵少说要等到明年三月。这中间的时间,我们可以做很多事了。

再者,沙国短短一年时间换了两任皇帝,政局也并不稳定。这些都是我们的机会。”

林德康最了解李洵,听他这话里的意思,脸上的神情稍微松弛了些:

“看来殿下心中已经有主意了,那臣等便听候吩咐,做好自己职责之内的事情即可。”

李洵欣慰地点头:

“正是如此。”然后看向七公主:

“如今纺织厂还有多少棉服库存?”

七公主道:

“具体数额我记不清楚了,但今年棉花大丰收,造出来的军服有两三万套没有发完,我原本是打算让年后再多织些棉布来处理这些原料的。”

棉花的好处在前年就得到了验证,在农事部的宣传下,但凡是能种植棉花的地方,百姓们都要自己种上一两亩来满足家中的抗寒需求。

一部分留下家里做被子做衣服,另外的则卖给官府给家中创收。

加上郡国疆域的急速扩张,今年官府收购的棉花是去年的五倍以上,单是给军中做军服是严重过剩,明年必然要纺织更多的棉布往其他地方出口才行。

“那些军服让人全部打包,过几天我要用。工人的假期挪到年后去,立刻以最大产能,加班加点继续做军服。”

七公主有些疑惑,新兵的军服也已经一人两套做出来了,如今还有几万套的剩余呢。

“还要继续招兵吗?”

李洵摆了摆手没有回答,转而继续给其他人安排任务。

林德康要组织人手往北疆和西疆运送大量的军粮与军需,并且继续总揽朝廷的政务,在需要用人的时候继续扩招。

周如植与林程配合,继续改进农具,确保明年农业的收割与耕种不受到征兵的影响。

教育部的周尧姜,则要继续加强对外语人才的培养。

这是李洵春天回肃城后就交待过的,如今任务的重心要向沙国语方面倾斜,必须要保证在明年三月,能供给一大部分会沙国语的人才。

而杨进禄那边,则要全力制造更多的短距炮与炮弹,还有小型的震天雷制造也不能停歇。

……

很显然,这个新年几乎没有人能休假,所有人都会在忙碌中渡过。

这样细致的吩咐,也说明李洵即将离开肃城了。

去年就没能在一起过年,七公主和林德康都尤其不舍,但他们什么也没说。

这场仗非打不可,还一定要打赢。

李洵身上肩负着的,是整个郡国的安危,他们不能阻拦他的脚步,只能按照他的要求,做好他需要的一切后勤工作。

他们想的没错,仅仅花了一天时间做准备,李洵就带着大批军需与自己的亲卫队一起离开了肃城。

他的目的地是蕃平。

赶到蕃平的时候已经是腊月二十七,高地蕃平如今也是冰天雪地。

镇守蕃平的伍汲得到消息又惊又喜,亲自跑出城门迎接:

“郡王,您怎么这时候还出门,天寒地冻的,别把您给冻病了!”

看看李洵身后那长长的运输队伍,伍汲更是感动:

“还带这么多军需,其实今年长宁与蕃平等地都收成不错,粮食完全足够了……”

李洵毫不留情地戳穿了他满怀感动的误会:

“不是给你们的。”

“啊?”

伍汲的惊喜僵在脸上。

李洵道:

“要接一些人回来过年,西疆需要再添些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