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第2/3页)

在这之前,只能训练投手们在现场对分层问题进行处理。

第二天,他让杨进禄招来做事的几个铁匠,吩咐他们大量炼制铁片送到山下,大量聘请民夫打磨。

又详细地教杨进禄火药的作用原理,注意事项,让他带两个绝对能保守秘密的匠人,去找各种能做粘合剂的东西,与已经勾兑好的火药进行混合,然后想办法做成最多不超过米粒那么大的颗粒,放在有火墙的屋子里烘干,切记不可用太阳晒,远离明火,屋内的温度也必须控制在比人体体温稍高的范围内。

如此处理好的火药,再填充进震天雷的壳子里,如他先前那样试验其威力。

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详细记录每一种火药与粘合剂的比例,成品形状,试验结果等。

为防万一,他先盯着他们用蜂蜜做粘合剂走了一遍流程,排除安全隐患。

杨进禄在原主身边时便是读过书,习过字的,人也聪明,自然是稍微教一教,就记住了其中要领。

将颗粒化探索交给杨进禄,又吩咐其他工坊照常继续生产震天雷,李洵便带着几百个震天雷的空壳与木塞子回了东郊大营。

一回营,他便让人去挖了几百斤黄土磨碎,又磨了几百斤碎石子进去,然后将两者混合,装进了震天雷的壳子里,震动静置后,给每个投手发了三个。

他们单纯的投掷节奏已经初步掌握了,如今的训练,便可以加上点火与处理分层了。

见一堆堆不明用途的东西被拉到训练场,被集合起来的投手们都很疑惑。

不过,他们并不敢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因为入营后,他们已经被都头与郡王严格教导过了军规,甚至亲眼看到好几个新来的因为结阵集结的时候未经上官允许就窃窃私语被打了五十军棍。

那场面实在触目惊心,没人敢再犯。

李洵看着他们已经逐渐整齐的列队,心中对两个都头的训练很满意。

赞许地看了二人一眼,他便对在场的士兵们道:

“今日起,增加投掷训练难度,阵型也暂时有所改变……”

以前都是三队一组进行轮流投射。现在变成九队一组了。

李洵让都头给他们每个人发放三个装着黄土的震天雷。

拿着东西的投手们满脸迷茫,李洵下令道:

“拿着这铁瓶,如此轻拍其底部。”他做了个示范动作,让他们学习发力的分寸。

令行禁止,是每个进入护卫营的士兵要学会的最要紧的事情,投手们听到这话不敢迟疑,立刻照做。

虽然动作不太整齐,但按照军令行事的意识却是已经培养出来了。

李洵继续下达一道又一道的口令,自己手上也做着示范动作。

“将瓶身竖直,轻晃。”

“倒过来,再次轻拍瓶底。”

“将瓶身竖直,轻晃。”

“倒过来,再次轻拍瓶底。”

“竖直!”

“用火折子点燃木塞上的引线。”

“第一排,投掷!”

这便是新的投掷流程。

前面的八次拍打轻晃,主要便是为了处理分层问题。

火药的原材料虽然不能过重的撞击,这样轻拍却是没问题的。

或许依旧比不上重新搅拌混合,但比起直接投掷,却已经极大程度地降低了哑雷概率。

李洵将整个过程划分为九个节拍。

在正式进攻前,第一排必须率先完成一个分层处理,等鼓声响起便投掷出去,而第二排只能比第一排晚一拍,第三排晚两拍,以此类推。

讲明白了整个流程,李洵便亲自守着他们操练了几日,反复纠正他们的拍打力道,直到他们都记住了,才又去巡视城中的工曹隶属工坊。

这里在他的吩咐下,制造的是一些守城的武器。

一是投石机。

这东西不管是用来投石,还是投大型震天雷都极为方便。

另一个便是铁蒺藜。

这主要是洒在城下防止骑兵进攻的。

它有四个尖锐的头,无论怎么撒,都有一面朝上,能对北戎骑兵的马蹄造成很大伤害。

毕竟要提防不利天气对火药造成影响,所以也不能把希望全部放在用新武器进攻上,传统防范渠道也需要做准备。

有充足的原料,又有工曹的主簿监工,这些东西制造没出什么纰漏。

在李洵紧锣密鼓的战前准备中,一个月的时间悄悄流逝。

此时已经是七月流火。

估摸着时间差不多,李洵开始上折子,向朝廷禀报肃城郡守纵容妾弟私放印子钱,残害百姓的事。

*

而此时的北戎草原,也正是青草葱郁,牛马羊群膘肥体壮的时候。

北戎王庭乌苏乌台城附近,也是一番厉兵秣马的景象。

整整八千的精锐骑兵身穿铁甲,骑着壮硕的骏马,挥舞着手中锋利的刀,口中大喝一声,动作整齐划一,孔武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