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第2/3页)

他昨日买的上等好米十八文一斤,稻谷买来还要运输脱壳,脱壳的过程中折耗最多,这都是成本。给到八文钱实际上他也赚不到什么。陈姓的中年人也说了,以往前来收粮食的商贩也就给个三、四文钱,出到五文的几乎没有。

这么多年也不是一个都没有,以前有,后来据说是被本地的商贩给打了还是如何,后来就再也没有过。

陈姓男子还说,本地买粮食的说是商贩实际上背后都有主子,他们故意压低价格,然后再高价卖到外地去。一来一回倒腾这一次赚的农民辛苦一年都多。

年长者瞧瞧拉了他一把,苦笑道:“这位老爷勿怪。实话跟您说吧,不是我们不想卖而是不能卖。”

蕴和见这人手腕上缠着个老烟斗,她当即给山梅使了个眼色,山梅回去车上拿了一盒烟叶下来。蕴和塞给他道:“老丈,您有什么还请直说,实不相瞒,一直听说苏州的粮食好,我们啊却是第一次来,不懂规矩,还请您不要见怪。”

看着眼前的烟叶,老人连连摇头,康熙道:“不是什么值钱的玩意,您老别客气。我夫人说的对,这些年家里老人对苏州一直有心结,也不许我们来。如今人快不行了,经常望着南边发呆,我们知道她心里其实是念着老家的。这不,我们路过此地便打算回老家看看,顺便收点粮食。”

年长者犹豫了一会儿,到底抵不过烟瘾,眼睛频频的看向山梅手里的烟叶子。山梅顺势打开盒子,抓了一把就塞在老人的烟袋子里面。

“这,这,”年长者左右看看,最终还是叹息道,“好吧,但你们别说是我说的。”

康熙点点头。年长者这才摸着车上的稻谷爱惜的说道:“你说咱们农民辛辛苦苦一年为了什么?不就是来年能混上顿饱饭吃,可惜啊,可惜老天不长眼啊,让我们摊上这么个昏君。‘康熙康熙吃糠喝稀’,你瞅瞅这粮食多好,我们呢,却一口都吃不上。”

“朝廷赋税一年比一年重,去年皇上出去打仗据说粮饷不足,已经征缴了一批粮食,有消息说今年赋税还得加。还有城里的这些官老爷们也得孝敬。你以为我兄弟为啥心情不好,他都二十了,到如今还娶不上媳妇。原想着去年收成好卖了粮食凑些聘礼银子,结果赶上战争,今年看情况也是无望了。”

康熙继续道:“那不正好,你们缺钱,我出高价买你的粮食,咱们各取所需。据我所知整个苏州城都没有这么高的价格吧。”

虽然被人当着面指责‘吃糠喝稀’有些难堪,康熙还是问出了自己的疑惑。

陈姓中年人只说了赋税的事儿并没有说其他,康熙是真不懂他们为什么放着高价的粮食不卖?若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还好说,刚才这人可是说了自己一口吃不着。既然不是为了口腹之欲,他就不懂了。

八文钱一斤说实话他确实很心动,但最终他还是沉痛的摇了摇头。他弟弟道:“问题就是你们出的价格太高了。你们是外地来的不知道,不把粮食卖给你们是为了我们好也是为了你们。这苏州收粮食的人都是固定的,若是有外地来的会被他盯上,损失银子是小事就怕缺胳膊断腿。我劝你们找完亲戚赶紧走,也别收粮食了,免得寻亲不成还把命搭上。”

蕴和怒道:“这也太霸道了吧,这还有没有王法?”

“王法?”青年人冷笑,“在苏州他们就是王法,你跟他们讲道理那是寿星公上吊。”

康熙道:“老大哥刚才说去岁皇上打仗征收粮食,可据我所知皇上并未曾下过这道旨意。还有你说的赋税加重,这更是无中生有,我记得倒是有几年因为灾情减免了赋税。”

税收这块他最清楚,他登基后一直致力于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朱三太子那群人一直蛊惑百姓说他们心狠,还常常拿先祖说事。

先祖的事情康熙没法评价,毕竟那都过去很多年了。但他是一直想要百姓好的。

“减税?没有啊,我们这从来没减免过税收?”青年人比他哥更活泛一些,听到这话意识到不对劲。他小声问道,“这位老爷,我们小老百姓也不识字,更不懂法,请问这税收皇上到底定的多少?”

康熙没说话只是伸手比了个三字,两人的脸色当场就变了。

三成?可,可城里的官老爷说的是五成啊。他们一直交的都是五成。

年轻人沉不住气,他咬牙道:“我这就去找他们去。”

年长者着急的拉着他,“回来,你不要命了。”他抬头看向康熙,“这位老爷,今天这话我们就当没听过,我们什么都不知道。你们要找陈家村是吧,那边就有个陈家村,你们可以去问问。”他也不管对方要找的是不是这个陈家村,说完他拉着自家兄弟就想走,他怕再不走,自家俩兄弟的命要在今年交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