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第2/3页)

卖方子不如自己建厂子,可建厂子,她一个人又做不了。

巧姐儿想了想趁着回娘家的机会将手里有方子的事说给凤姐儿听,凤姐儿一听这话当即就是一喜。

这个想法好,只要有方子,她们也可以自己办厂了。

可是有爵人家做生意要是被查出来,不光要抄家还要罢免爵位官职的。巧姐儿就是想到这里才犯难的。

“那是在大清。”凤姐儿拍拍闺女的手,笑道:“万岁爷只盯着咱们大清这一块,哪里知道不少人家并不是关了铺子,收了厂子,而是去了旁处建厂子。”

巧姐儿闻言,立即明白的追问道:“母亲的意思是?”

凤姐儿脸上出现一抹激动和跃跃欲试,“咱们也派人去国外建厂,然后再卖回大清来。”

贾家早几年就入不敷出了,给巧姐儿和桂哥儿成完亲,家里就真的没什么家底了。若非这般,凤姐儿也不会积极给她儿子谋出路了。

她是真怕她的宝贝儿子将来喝西北风。

“可是那样一来不是还有关税?”凤姐一说巧姐儿便想到了,“这关税还是那位世子提出来的呢。”最重要的是关税一交,挣的就少了。

本来在国外建厂还要多一笔庞大的运费,成本一再累加,收益就会一再被压缩。

四爷不许有宗室勋贵和官员家眷经营,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些人明面上假意收了自己的生意,实际上却跑到高丽或是扶桑,吕宋这等或大或小的岛屿上建厂,之后再用船运到国内外贩售。

小姑娘知道后,有那么一瞬间也想再将家里的生意支起来的,后来又发现太牵扯精力了。而且若叫她小心眼又较真的四伯知道了,指定就坏了对她的好印象。

于是小姑娘不干这买卖了,也看不得旁人太顺利。便将这事说与四爷知晓,又说了一句堵不如疏,咱们也别管他们在哪里建厂,但想要将船停靠在大清,并且在大清做生意的,那就必须交入关税。

四爷其实挺较真的,开始的时候自是气得不行,可后来小姑娘也说了,咱们钱照收,爵位官职照样不给他就是了。

比如说谁家的老人没了,按规矩应该请旨袭爵了,咱们就挑老实规矩的人家下旨允他家正常袭爵。那阴奉阳违的,咱们就将他家的袭爵折子压着;高兴了,就挑个顺眼的后嗣将爵位袭下去,不高兴了,要不就这么吊着他,要么就以无子嗣为由过继个子嗣给他家。

至于官职嘛。

有人官越做越大,自然就有人的官越

做越小了。再说了,都是真才实学考上来的,都是干活的一把好手,什么脏活累活都交给他们,不升官不加薪的那种使唤人。

反正他家做着生意呢,也不缺这点俸禄。

最后小姑娘又提议,大清的海军支出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平时船只不出海,也没办法练兵。如果这些人在国外建厂,那海军还可以出动兵卒和军船开展有偿海上保护服务。

‘有偿’二字,小姑娘咬得极重。

如果操作得当,他们连海军的军费都能挣出来呢。

总之就是四爷听取了小姑娘的建议,又让小姑娘再上一份收关税的折子来。

←_←

凤姐儿还真忘了关税的事,不过也不打紧,总有不交关税的办法不是吗?

像是厂子在南方的峨眉美妆,他们就不用交关税。

船从海上来,谁知道这船是从南边来的还是从高丽等地来的呀。

再一个,峨眉的牌子都多少年了,市场都打开了,知名度也是举国皆知的老品牌了。用他们的牌子打开销路,这生意还怕亏本吗?

娘俩个一合计,还真就觉得这事可行。

亲兄弟明算帐,嫁出去的女儿和她的嫡亲妈也好好的说了一回收益分成。

巧姐儿跟她宝二叔一般,都用配方入股,同时再往里投了三万两银子。而剩下的银子则由凤姐儿这边出。

巧姐儿手里有好几张配方,将配方一交,又叫自己最信任陪房跟着去建厂,这事就成了。

至于巧姐儿是怎么能轻轻松松拿出三万两银子来的…大户人家给女儿准备陪嫁的时候,都会准备些庄子和铺子,如此一来,庄子和铺子的收成也能叫嫁出去的女儿长长久久的不缺银钱花用。

巧姐儿成亲的时候,也确实有不少压箱底的银子和庄子,铺子。

一切都挺顺利的,不光厂子建起来,还仿着峨眉的新货包装将东西运回了大清。之后娘俩个又按之前的计划,买通了峨眉铺子里的管事,也不说叫他干什么,只叫他装做没看见有假货就可以了。

因大连湾那边都是国外厂子停靠的地方,所以他们这艘冒充峨眉的货船便按规矩停在了秦皇岛的码头,再从秦皇岛往东北发货。

只没想到偏偏就遇到了惜春,而惜春还是个从小被富养的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