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第3/4页)

他们认为四爷不讲武德。

你怎么能查以前的帐呢?要查也应该从颁布养廉银之后的帐查起呀。

就在朝臣为这事暗忖腹诽四爷的时候,有人对着胤禟早年修的河堤出手了。

今年黄河涨水,又有地方决堤了。然胤禟早年修的河堤质量杠杠的,除非洪水量大到能够没过河堤,否则想靠洪水的力量冲垮河堤那是痴人说梦。于是就有人想要炸毁河堤借此达到不可告人的秘密。

不想河堤结实得出乎众人意料,一批炸药下去了,竟然只是炸出了个豁口,然而这炸药的声音和威力却将附近的百姓都给招来了。

问了一回才知道,有人想要从根子上解决女世子这个事。同时还想将朝廷的注意力转移,并且借着修筑河堤这种事再捞一笔银子。

真的,自从胤禟修了三万多里河堤后,因他修的河堤结实,不用年年返修,弄得河堤管辖的地方官都没有油水可捞了。

上上下下一合计,便想借此事转移四爷注意力,叫四爷和胤禟死磕去,他们也能借机发点财。

工部那边的大佬更是迫切的想要将这事做实了,毕竟稽查组有些能力,不曲线救国,怕是都要吃不了兜着走。

牵一发而动全身。大清上上下下,这事那事一堆的事,四爷忙得焦头烂额之即,竟然还有心思想着胤禟是不是早就料到会这样,所以才早早放弃了皇位?

起的比鸡早,睡得比狗迟,吃的…草,四爷刚还在感慨,就想到之前看到的内务府帐册。当即气急败坏的吩咐道:“宣允禄和李卫见驾!”

敢将朕当成冤大头,看朕不将你们的脑袋摘下来当球踢的。

“…喳!”

苏培盛看一眼又犯了较真毛病的四爷,不由担心起四爷的身子骨了。

四爷喜欢亲力亲为不说,他还是个非常感性的话唠。地方官员隔三差五的会送请安的折子进京,四爷不光都看了,还会写上辣么好长的批注。

先帝一个‘阅’,‘朕安’就能解决的事,四爷不,他能长篇大论写上好多话。

大事小事,什么事都要抓一回的四爷,一直在压榨自己的休息时间,从登基到现在人是肉眼可见的消瘦下去了。再这么熬下去,身体能吃得消才怪了。

先帝晚年疑心极重,对四爷等皇子一直极为防备,但对朝臣们却总要用上一些温和手段,优容朝臣的结果就是将某些朝臣的胆子养肥了,胃也养大了。

四爷是个待已严苛,待他人更严苛的人,他还极为别扭,较真,眼底不容一粒沙子。他早就看不惯先帝的某些作为了,此时登基了,自是要按着他的心意去对整个朝堂进行大清洗。

不给朕整得明明白白的,朕就让你们死得明明白白。

虽说水至清则无鱼,不聋不哑不管家,可这道理在四爷这里却是行不通的。甚至是在四爷这里,功过是不相抵的。

你拿了朝廷的俸禄,干好了,是你的本份;干坏了,那就是你的过失。

这道理本就什么错,但看起来就很是薄情寡恩。

话又说回来,若非四爷是这个性子,李卫也不会这么卖力了。

可惜康熙末年,老康头对这些朝臣们太好了,太过放松的结果就是很多人都适应不了四爷的高压政策。

十二一直暗搓搓的想要给四爷添点堵,身残志坚的八爷也不想当个废人,于是两人都相中了四阿哥弘历。

再然后十二出手了,他在修玉碟的时候给四阿哥换了个生母。

直接从满妃所出的皇子变成了汉人所出的阿哥。

四爷虽不知十二为什么会犯这种低级错误,却也借此机会下旨训斥了一回十二,并且将十二的爵位直接撸到了贝子。

这一日,八爷府上教导了八爷二十多年的老太监病逝了。

自打那年出事后,八福晋请医问药没少折腾,在彻底失望后,才随意的指了个太监教导八爷。

八爷没傻,就是真的失忆了。除了失忆外,还有一些生理上的残疾。那老太监用教导无知幼童的方法教导了一回八爷后,八爷就再不会随意大小便了。

后来教八爷读书识字,因八爷有底子,再教起来的时候也更容易些。

一来二去的,除了一些不可抗力的毛病,八爷还是那个八爷。

小时候受身份所限,八爷过得并不好。如今‘长大’了,又见天的在八福晋的抱怨和各种哀怨情绪中生活,八爷到底还是不可避免的再次长歪了。

再次长歪的八爷,也明白自己不可能继承皇位,但他也不甘心总被人各种轻视怠慢以及同情怜悯。

许是天生就是坏胚子,许是老鼠的儿子真的会打洞,八爷分析了一回局势便压宝在十二身上了。

虽然什么都不记得了,但八爷就是下意识的厌烦四爷和胤禟,以及对十四满心满眼的厌恶。在八爷心里前者是讨厌鬼,后者则是蠢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