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量产(第2/2页)

蔺司南有些失望地说“男的啊?没劲!”

家里人一听是个男的,果然也不再关心了。

晏旻回家过年,也没怎么清闲,被他姐夫徐杨拉走了。徐杨的工厂准备扩大规模,打算把工厂搬到苏州去,叫了晏旻去给他当参谋。

晏旻给徐杨介绍了新潮公司的单子,给新潮生产一些电脑零配件。随着新潮公司发展越来越好,订单需求量越来越大,黄山交通不便的缺点越发凸显,所以才决定把工厂搬到苏州去。

晏旻觉得开到苏州也不错,苏州的电子产业潜力无限,到了那边,姐夫的工厂也可以拓展业务。

因为要帮徐杨去苏州考察选址,晏旻这个年很忙,很少在家,过得倒也清净。只有父母还略意难平了些,过完年,晏旻就36了。

初五他们都回到了深圳,今年的压力并不比去年轻,任务相当繁重,没法放松。

芯片厂的工程师们也是一开工就投入到了战斗中去,继续攻克下一个难关。

1010的基带芯片所剩不多,公司也没打算再追加订单。接下来他们就要等自己公司的基带芯片生产出来,然后顺便推出全新的手机。

新手机的亮点非常多,除了自主研发的基带芯片,还增加了音乐播放功能,显示屏也采用了更加温和不伤眼的白屏手机,将原来的外置天线改成了内置天线,手机的颜值又增加了。

晏旻和蔺征西都对这款手机信心满满,这是一款纯自主研发的手机,从此以后,就要开启国产手机的新时代了。

基带芯片设计已经完成,原来不少被抽调到基带组的同事当然又回到看自己的工作组,继续原来的研发。

晏旻对研发工作重新进行了规划,现在公司研发中心主要分为两个部门芯片事业部与手机事业部。

芯片事业部主要是负责CPU、GPU研发以及公司所接的芯片单子。

芯片事业部接下来的重点是CPU的研发,这也是公司接下来的研发重心。当然,GPU的升级也一直没有停过。

手机事业部主要是负责手机从内到外的一切,在接下来很多年里,这将会是公司发展的另一个重心。

所以手机事业部的研发人员并不比芯片部的少,因为手机更新换代过快,需要不断创新,持续研发是丝毫不能放松的,保持足够庞大的研发队伍是基操。

去年秋天,公司又招聘了六百多名应届毕业生,其中有一百左右是工艺工程师,余下的基本是研发人员。

新增的人工支出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再加上巨额的研发经费,这对公司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

去年下半年手机盈利非常少,芯片厂也因为做基带芯片而减少了收入。今年上半年内手机收入也会非常少,芯片厂又要忙于做基带芯片,代工也多不了,上半年的收入势必锐减。

如果不是前年公司上市时融资的钱还盈余了一部分,极有可能会资金断裂。

这是公司创办以来资金最为紧张的时刻,所以做出基带芯片是迫在眉睫的任务。

三月份的时候,远冬终于从美国回来了,他如约入职旻西科技。

晏旻问起他太太的去向,说是接受了隔壁某为的offer。

晏旻还能说什么呢?只能安慰自己,都是为中国芯片事业做贡献,至少比去外企工作的好。

公司没有给远冬安排宿舍,因为现在公司人太多了,员工公寓住不下,后来招聘的员工都自行到外面去租房,公司每月给予一定的住房补贴。

远冬在福田租了套房子,又买了车,全家人都来了深圳,丈母娘过来帮忙看孩子。

他一入职,晏旻就给他安排了项目经理的职务,这个项目经理之前一直都是他自己代理,现在远冬来了,就交给他了。

远冬这个项目经理完全就是空降的,不过他的履历也确实让人无话可说,不管是学历还是工作经历,尤其是英特尔的电脑CPU可是行业天花板,比起组里其他人,他显然更有资格当经理。

远冬也知道晏旻这么干其实有点把自己架火上烤,毕竟组里同事有入职好几年的老人,不管年龄和资历都比自己老。

但这个行业,有时候还真不是排资论辈,主要还是靠实力说话,晏旻让他当项目经理,并且开出了高薪,那他就得拿出实力来证明自己值得。

远冬很快就用自己的实力说服了组里的下属,花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把CPU的研发进度往前推了一步。

晏旻笑逐颜开,果然是找对了人,自己的眼光还是很毒辣的。

五月份的时候,芯片厂终于传来了好消息,基带芯片可以量产了。这也就意味着,他们可以推出新手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