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人脉(第2/3页)

“可以算吧。”蔺征西说。

“美国的高科技产业很厉害吧,你怎么会去北京?”盛佳娴问。

蔺征西看了晏旻一眼,说:“因为我觉得中国大陆是一个有着巨大潜力的市场。”

盛佳娴一面优雅地吃着东西,一面找话题聊天,突然瞥见了自己的父亲正在朝她招手,便放下叉子起身:“失陪一下,我去去就来。”

晏旻目送她的背影,好奇地问蔺征西:“你们两家真的是世交吗?”

蔺征西说:“也算不上世交吧,就是有过生意往来。抗战期间,我爷爷的工厂转移到后方的时候,有一些设备在转移过程中损毁了,后来是从香港托人从美国买到的,找的就是盛家。那个时候他们主要做船运和中介生意,现在旺盛集团已经是个大型集团公司了,集船运、房地产、贸易等业务于一体。”

晏旻点头:“那还真是有点渊源。”蔺征西的祖父为抗战出过不少力,那这盛家也是间接出了力的。

那边盛佳娴找到父亲,其父将她介绍给一位老板认识,之后盛佳娴凑近父亲说了几句什么,还拿了一张名片给他看,又伸手指了指晏旻这边。

盛福荣跟正在交谈的人打了招呼,就和女儿转身朝晏旻和蔺征西这边来了。

晏旻和蔺征西正边吃边聊,突然察觉到有人过来了,蔺征西赶紧咽下嘴里的食物,喝了一口水,起身迎住了盛福荣:“盛先生您好!”

盛福荣长得矮矮胖胖的,还没有女儿高,看起来七十多岁,他面容很亲切,跟蔺征西握了握手,说:“你的祖父是不是达茂机械厂的老板蔺中杰?”他的国语说得比女儿好点。

蔺征西笑着说:“正是,盛先生还记得我祖父。”

盛福荣说:“当然记得,那时候他的工厂搬到昆明,少了些机器,我帮他买机器,从香港走水路,再途经越南送到昆明,那是我第一次去昆明,印象深刻,那一趟可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算起来,都是五十多年前的事了,蔺老先生如今还健在吧?”

“托您的福,爷爷还健在。那段经历我常听爷爷提起,他对盛先生赞誉有加,说您有胆识有魄力,那么艰难的事都能办到。”蔺征西说,“盛先生快请坐。”

“哈哈,那时候年轻,天不怕地不怕。”盛福荣坐了下来,盛佳娴则去帮父亲取食物。

蔺征西便陪盛福荣聊起了天,从国外说到国内,从过去说到现在,没想到盛福荣对芯片还有些了解,因为他们集团就有通讯和电脑的代理业务。

盛福荣问:“你们做的那个显卡对电脑有什么作用?”

蔺征西便将独立显卡的好处说了,盛福荣说:“回头让我们主管这个的经理跟你们联系,看看能不能合作。”

蔺征西喜出望外:“谢谢盛先生!”

晏旻也差点没笑出声,真没想到还会这样,参加个地产拍卖聚会,还能揽到业务。

盛福荣对蔺征西十分欣赏,对他回国来发展也很赞许:“我现在也在内地投资,我们能赚钱,也能给内地人民创造就业机会,可不是一举两得的美事?”

当得知蔺征西打算买地建工厂的时候,盛福荣给了一条建议:“工厂用地可以不用去拍卖,你去找本地的区政府和乡政府,以你的台商资格,他们会积极配合你的。当地政府对引进外资会给予不少优惠条件。”

“真的吗?那太谢谢盛先生了。”蔺征西说。

“当然是真的。我们香港很多工厂都搬到深圳来了,那些工厂有的规模也就是几十几百个人,做些衣服鞋子塑料花,能有多大赚头,谁能拿出上千万来买地盖厂子?有很多地都是租的。就算是买,也是非常便宜的。去关外买地,越偏远的村子越便宜。当然,你还是要看好有没有公路,不然货物运输会非常麻烦。”盛福荣显然对在深圳投资的情况非常了解,看来他虽然七十多岁了,很多事还是亲力亲为的。

意外结识盛福荣,蔺征西简直就像是挖到了宝藏,有熟门熟路的人给自己指点迷津,这得省多少事啊。

一顿饭下来,蔺征西和盛福荣俨然成了忘年交,盛福荣说:“以后你们搬到深圳来了,咱们要常联系,顺便邀请你祖父来香港做客。”

“我一定跟祖父转达,谢谢盛先生!”蔺征西满口答应。

回到房间,晏旻开心地抱住了蔺征西:“哈哈,征西,你可真是个福星!吃个饭也能有这么大的收获!”

蔺征西也笑:“这得感谢我爷爷,是他帮我们结下了善缘。我们明天参加完拍卖会,再抽几天时间去关外转转,看能不能买块便宜的地。”

“好!”

第二天下午拍卖的工业用地,有些是南山的,有些是宝安和龙岗的,工业用地面积大,价格普遍要便宜不少,通常就是一两千每平米,但晏旻和蔺征西还是觉得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