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年少时的天真(第7/8页)

她不接他的话,随手拿起放在仪表盘上的演唱会门票看看,着实吓了一跳,两张内场门票,并不算很靠前,但标价都在千元以上,“哈,抢钱啊,去年我在香港红馆看陈奕迅的演唱会,最高票价也不过400多港元。”

“内地演出市场是这样,大牌歌手比较少来,演出商垄断市场,借口演出成本高,开出的票价畸高,可是总有人追捧,没办法。”戴维凡做广告这一行,自然了解这一类商业演出的内幕。

车子下了外环线,驶进通往体育中心的大道,天色渐暗,来往车辆骤然增多,显然都是奔演唱会而去。警察在沿途疏导着车流,而体育中心门前的路已经开始堵车了。

戴维凡的车跟着前面车辆缓缓移动,终于驶进了体育中心的停车场。他们停好车下来,到处都是兴奋的观众,卖望远镜和助兴小玩意的小商贩来往穿梭着,那样轻松热闹的气氛不知不觉感染了辛笛。戴维凡买来一把幼稚的荧光棒递给她,她笑着接过来随手挥舞。

两人跟着人流进场,这场演唱会门禁森严,持票要通过三道关卡扫描加安检才能进入内场。终于坐到座位上,天色全暗下来,眼前的舞台由主舞台、延伸舞台、侧舞台和升降舞台组成,主舞台后方两侧悬挂着超大尺寸的LED屏,四周还有投影大屏幕,看上去华美开阔,确实如报纸上宣传的那样花了大手笔搭建。

戴维凡看着手里经过扫描仪检测过的门票,突然笑了,“记得十年前在美院读书的时候,一个过气的香港组合来体育馆开演唱会,我们只凑钱买了一张门票,不过有大概超过一百个人都进了场子。”

“啊,不是吧,那次我也去了。”辛笛忍不住大笑了。

他们两人就读的美院一向在本地有点不大好的名声,学生除了打扮奇特、行为放旷外,还以什么都能仿制出名,从当时没有防伪技术的演唱会门票、公园门票、动物园门票、电影票、乘车月票直到食堂饭菜票,全由人手工绘出,而且惟妙惟肖。

美院沿线的公汽深受困扰,当时售票员看到这一站上来的学生都会重点防范,拿过月票看了又看,而接受审视的学生越是显得无辜,大概就越有可能用的是手绘版月票。有时售票员也会气乐了,“嘿,别说,这票花画得,比我们公司印得精致多了。”引来满车乘客大笑。

辛笛没用过仿制的月票,可是她算胆大得出奇,才读大一,听到拿假门票去混演唱会的号召马上响应了,拿回来三张票,叫路非和辛辰一块去。辛辰自然是高兴,路非迟疑了一下,看看雀跃不已的辛辰,答应到时带她过来。

辛笛,你还真是迟钝得不一般啊。她这会儿回想起来,禁不住好笑了。当然,路非从小学小提琴,热爱的是古典音乐,怎么可能会屑于听那种演唱会,如果不是为了让辛辰高兴,他才不会去的。

那是冬天的一个周末,路非领了辛辰过来,三人在体育馆碰面,辛笛拿着票,大摇大摆地带他们入场,然后不停和周围同学谈笑打招呼。路非不免有点纳闷,“小笛,你们同学都很阔气啊,这么多人来看演唱会。”

辛笛诡秘地笑,招认了票是仿制的,路非大吃一惊,禁不住摇头,“你们可真是……”他没批评下去,看得出辛辰两眼亮晶晶的,只觉得这事有意思,而辛笛根本不在乎批评,只好笑着让自己不要煞风景了。

辛笛的确对这事没任何心理负担,在那以后,她还不止一次拿着仿制的入场券混各类展览。

她那些精力过剩的同学每次都是摆出流水线的架势,找来合适的材质,一人负责一道工序,认真地仿制着各类没什么意义并不算值钱的票据,全都没有负罪感。读美院的学生大半家境都不错,在辛笛看来,他们付出的热情以及用心程度早超过了票面价值,也许大家都更多地把那当成一种对于秩序的挑战,一个集体恶作剧和狂欢活动了。

想起这样有趣的往事,辛笛回头,和戴维凡相视会心而笑。

随着低空焰火升起,一身金色外套的张学友登场,可容纳四万人的体育中心瞬间沸腾了。虽然年过不惑,可歌神的实力是有目共睹的,四首劲歌热舞,现场气氛一下掀起了小小高潮。

辛笛一边听歌,一边留意着舞台设计、演员服装,这算是她的职业病了。前面观众不少已经兴奋得站了起来,她个子小,视线自然被挡住了,也无法可想。

后面观众先是叫着“前面的坐下来”,屡叫之下没有多少回应,夏天的高温加上本地人火爆的脾气发作,离他们座位不远处居然有两个观众动手扭打了起来,随即周围的人也加入了战团,这一片观众区顿时大乱。

戴维凡练田径出身,动作十分敏捷,不等辛笛反应过来,已经一手挡开一个飞过来的矿泉水瓶,另一手抱起她,几步跨过倒地的座椅,退到了隔离墩那边,这才放下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