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第3/4页)

苏以沫哭笑不得,还能这么比吗?江爱媛当初是学渣,人家是故意摆烂气母亲。爸爸可不是。

不过爸爸有信心总是好事,她跟着一块点头,“您肯定也可以的。”

苏爱国侧头看着女儿,“小媛都能考上一本,小亮成绩跟她一样差,说不定到普通高中也能考上一本呢。”

苏以沫摇头,“不是的。小媛五年级就开始补课了,她当时的底子并不差,尤其是她的英语说得比我还好。小亮是初二才开始补课。差了好几年,而且姑姑可没钱给他请一对一家教。再加上小亮心思活络,静不下心。他花的时间可比不上江爱媛,未必能考上一本。”

苏爱国失望叹气。行叭,人跟人是不一样的。他姐可提供不了那么好的学习环境。

张招娣见他还不死心,“你呀,就别操心小亮了。对口单招挺好的,很适合他。你还是操心一下你自己吧。你都学一年英语了,不是说下半年就参考吗?到底什么时候参加啊?”

提起这事,苏爱国就一脸心虚,“随时都能考,但是我现在的单词储备量还不行。我再等等。”

张招娣见他又打退堂鼓,“你没模拟过吗?”

苏爱国自然是模拟过的,但是分数真的不理想,“我现在口语没问题,听力也还好,就是阅读理解和写作不行,我得再努力。”

他这方面倒是跟国内学生不一样。国内学生许多都是哑巴英语。苏爱国经常跟施工等人练习口语,在家苏以沫又跟他说英语,口语和听力都不错。阅读理解和写作需要大量词汇,他现在还不行。

张招娣没敢逼得太紧,生怕他产生厌学情绪。

苏以沫岔开话题,“袁阿姨有没有说小媛打算报哪所学校?”

张招娣叹了口气,“小媛想报首都那边的,你袁阿姨想让她在广东读书。离得近,她也能时不时照顾一下。”

苏爱国看了女儿一眼,“小媛年纪大了,哪还想留在父母身边啊。肯定想去外面看看。”

苏以沫知道爸爸也在试探她,于是故意逗他,“要不然我不考清华北大了,我就考咱们鹏城大学?”

苏爱国嘴里饭差点喷出来,他差点气吐血,瞪了女儿一眼,“瞎说八道!鹏城大学是双非,你那么好的成绩,你报考这个大学?你开什么玩笑!”

他迟早会被这孩子吓出心脏病。

苏以沫见他又气又急,哈哈大笑,见爸爸脸色不对,她又故作委屈可怜巴巴控诉他,“我这不是舍不得你们吗?您怎么能不领情呢。”她捧着心脏,“您太伤我的心啦。您嫌弃我了。您不爱我了。”

苏爱国翻了个白眼,“你舍不得我?那你还让我出国留学?你就欺负你爸是老实人。”

全家只有他一个老实人,媳妇说话那是一言不合就开揍。女儿说话是时不时就气他一下。

苏以沫冲妈妈挤眼睛,“看到没?爸爸这是考不上大学,所以才说舍不得我们。妈,你可千万别被他的甜言蜜语哄住。”

苏爱国:“……”

得,他说不过她。

苏以沫调皮够了,才问张招娣,“江爱媛脾气挺倔,她可能不会妥协?”

现在广东高考采用的是全国卷,录取名额看考试成绩。后续自主命题后,首都大学分配给广东考生的名额才开始减少。

张招娣只听到袁凤跟她报喜讯,说是小媛想报考首都那边的大学,跟她的意愿相悖,至于怎么选择,她不太清楚,不过她很快断言,“父母是犟不过孩子的。再说了,小媛都18了,就该放孩子出去闯荡。哪能一直拘在身边呢。她呀……就怕小媛被男人骗。”

这是许多父母都会担心的,尤其是袁阿姨这种吃过爱情的苦,就更害怕自己女儿再经历一次她的苦,想着将女儿留在身边看顾。

苏以沫也能理解袁阿姨,但是她觉得袁凤是自寻烦恼,“袁阿姨担心属实有点多余。”

张招娣疑惑看着女儿,“她担心很正常吧?”

现在的男人有钱就变坏。后世有一个结论几乎是深入人心的:城市越发达,离婚率越高,其实这时候已经能看出来了。

鹏城是改革开放最早的城市,发展也是最迅猛的,就连首都都不及它(特指1998年)。

张招娣现在属于富人圈子,虽然还称不上顶级富婆,但是别人也会恭恭敬敬叫她一声张总。

人有钱之后(不分男女),离婚概率会大大增加。

这个圈子像张招娣这样始终如一的富婆算是另类。就是见得多了,袁凤才会担心女儿。这是人之常情。

苏以沫晃了晃手指,“妈,现在是离婚率高。我告诉你,再过十几年,结婚率绝对会低到你无法想像。你知道为什么吗?”

张招娣疑惑,“为什么?”

苏爱国也看了过来。小沫该不会不想结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