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拜见《我的爸爸》(第6/7页)

去国外拍?那不正好助长了这种思想吗?不正是在向国人吹嘘外国的月亮圆,甚至是在贩卖焦虑吗?

廖凡义对于齐磊的话还是认可的,点了点头,“那能不能找个表现方式呢?”

很简单的逻辑,这个主题行不通,那就换一个呗?

齐磊苦笑,正是因为换不了啊!

因为戎哥和梅姐的关系,还真换不了,他是要让那两人度假放松的。

就齐磊所知的,后世的真人秀形式,有些根本内核就是压力,不适合。

有些看上去很舒缓,可内行一看实际拍摄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儿。

只是节目表现的舒缓,拍摄的人一点都不舒缓,反而身心压力都很大。

也就向往的生活,在这个地方不用赶场,拍的就是自然的生活状态,而且越放松,越真实。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四个人讨论了一路,也没弄明白。

到了白河子,再往前走,大G都开不进去,只能坐拖拉机。

塔塔塔的轰鸣声中,山路颠簸,四个人蹲在车斗里,还在讨论。

廖凡义,“那你干脆就别叫向往的生活,就叫《走进农村》!”

齐磊都听乐了,走进农村?听着像科普或者记录片儿。

四十里的山路得颠两三个小时,大伙儿到下一站朝阳厂的时候,都快散架子了。

齐磊干脆让来接的亲戚等一会儿,坐在村头的小卖部门前,不着急走。

下一站是治安堡,与朝阳厂之间都是低洼谷地,倒是有一条路,只不过长年泥泞,拖拉机都不好过去。

廖凡义看着朝阳厂村一栋又一栋的老式筒子楼,不由好奇,“这地方条件不错啊?”

齐磊笑了,把从小卖部买来的汽水递给廖凡义,“好什么啊?穷的很!因为路不通。”

解释道,“这里原本是兵工厂,所以叫朝阳厂。这些都是原来的厂房和家属楼。”

“后来厂子撤了,人都走了,就留下这么一片房子。”

“哦。”廖凡义明白了。

这种情况对他来说不陌生,在他老家的大山里也有。

并且,几十年前很多地方都有这种工厂,只不过后来都荒了。

傻龙和拓爷倒是头一回听说,头一回见,觉得新鲜,干脆凑到近处去看看有啥特别的,小卖部门前就只剩廖凡义和齐磊没动。

廖凡义又好奇,“你对这里好像挺熟的?”

齐磊笑道,“当然熟!这里,还有下一站的治安堡,算是我老家。”

廖凡义一滞,只闻齐磊解释道,“我们家祖坟就埋这儿,还有一个三爷爷也在这边”

早年间,还是旧社会的时候,齐家在这十里八乡不算地主,也是富户了。

齐海庭的父亲是十里八乡最有名的郎中,有三个儿子。

后来打仗到堡子里征兵,老老爷子就把大儿子齐海庭和二儿子齐江庭送到了部队,老三年纪小,留在家里看家。

再后来,老二死在了辽沈一仗,老大立功留在了部队。

到现在,老三,也就是齐磊的三爷爷那一支,还在这大山沟里。

所以,齐海庭就是治安堡那个屯子出去的。

此时,齐磊指着身后了一个大山梁子,我家祖坟就在那边,翻过那道梁就是。

廖凡义好好瞅了瞅,“哦。”若有所思,“有空去看看。”

齐磊脸一黑,“坟地有什么可看的?”

“没啥!”廖凡义打着哈哈,“就是看看。我家祖坟……地方就不太好。”

齐磊,“……”

这么大个教授了,咋还迷信呢?

继续说做节目的话题,齐磊,“名字不能改,主题不能换,还不能出国。同时还得让雏鹰班能从中吸取一点经验,有点难搞。”

廖凡义点头,也正色起来,“回学校,多叫几个人一起研究一下。”

北广别的没有,就是能研究这个事儿的人多,资源优势嘛!

歇了一会儿,傻龙和拓爷回来了,四个人继续上路,赶往治安堡。

……

齐磊的三爷爷继承了老太爷的衣钵,也是郎中。只不过,现在很少给人看医了。

老太爷那一身的本事,也没传给齐磊的叔叔辈。

没办法,像这种村里的郎中,考不了资格证都算非法行医,很多治病救人的独门秘诀儿,也就这么失传了。

齐磊的三爷爷也快七十了,可是精神健硕的很,一根白头发都没有。

听三爷爷家二叔说,现在这岁数上山打塔子(松子),来回二十里山路,还大气都不喘呢!

却是老人家自己摆手,“不中了,老了,不让上树了。”

廖凡义:“……”

非让老爷子给把把脉,看看有啥毛病没有。

结果,还真摸出点问题。

听齐磊说是自己人,三爷爷也不卖关子,也不扯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