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第2/3页)

但她好好的上等良田,谷底里藏得深,土壤湿度连水源样样都齐全的……不用好秧苗种实在是叫人心中舍不得。也怪自己对这些事儿不警醒,白白耽误了好时候。如今没有别的秧苗子补上来,她也只能接受:“你手头剩的都是哪些秧苗?粮食作物有几种?”

“麦苗、苞谷苗、高粱苗都有。”吴敏瞥了一眼叶嘉,“一些白叠子苗。”

“白叠子?”叶嘉愣了一下。

“白叠子,草实如茧,茧中丝如细纑。便是冬日里掺杂在衣料之中的棉絮。”吴敏也被叶嘉问的一愣,但好在听明白意思,给叶嘉做了解释。

白叠子就是棉花,叶嘉是听明白了。此时她只点点头,也没说要他那一批秧苗。

毕竟若是秧苗质量不过关,种下去不能保证收成。她折腾这么多东西回来,耗费了人力去种植养护,到最后入不敷出还白白担了吴家这么大一个人情。这一笔账算下来怎么都不划算。

“这样吧,我也不大懂种植上的事儿,自然得跟外子商议一二。明日得了空我再去吴府走一趟。”

叶嘉这么一说,吴敏面上的笑容就僵硬了不少。

他坐在叶嘉对面饮了一口茶,想说什么又不知该怎么说。见叶嘉已经没有要谈的意思,他只得悻悻地站起身:“剩的那一批秧苗虽不是最上乘的,但也不至于太差。太差的在下也不好来周家走这一趟……夫人不如瞧过再说?”

理是这么个理,确实,做人情的肯定不会太差。太差了拿出来就不是卖好而是存心膈应。

叶嘉方才也仔细想了一下,许多农作物提前育苗是为了保证粮食的产量。毕竟直接撒种种植,会有一半的几率不发芽。只有事先育苗,保证每一株种下去的秧苗都是健壮的,往后收成的产量才不会差。可秧苗也有不结果的,再来育秧之所以赶时辰是为了赶上最好的生存条件。若是有办法创造育秧条件,催熟秧苗,是不是也能赶个趟儿?

当然,这些是叶嘉根据她粗浅的种植常识瞎琢磨的,具体成不成立得问过了张老头儿。

“今日也晚了,明日再提吧,劳烦你走一趟。”

“不劳烦,不劳烦。”

叶嘉话都说到这,吴敏也不好再说什么。他此时隐约意识到有些不妥,但育秧这个事儿还真不是他故意膈应叶嘉。毕竟他吴家的本家就在东乡镇呢,周家在东乡镇,整个喀什握在周憬琛的手中。他们就算是脑子被纸糊了也不会在周家找上门的时候给人难看。

只是这个秧苗他们吴家也要用,吴家有将近四百亩的田地。那些好的秧苗肯定先紧着自家用。

话既然带到了,吴敏便也没有在周家久待。见叶嘉凝眉不知在思索什么,吴敏也只能先行告辞。铃铛出来将人送到院子门外,吴敏回头看了一眼周家的门楣,眉宇间不是很舒展的上了车。

他这一走,叶嘉也没了心思在屋里待着,径自去余氏的屋子。

余氏白日里在瓦市等着,等到傍晚才回来。

今儿没瞄着秧苗还被香胰子的事儿搞得心烦,余氏回来以后就坐在屋里兴致不大高。

“娘,你去镇子上买了什么种子,拿出来给我瞧瞧?”叶嘉先前听她提了一嘴,当时惦记着吴家要来的事情就没细问。此时先不提育秧的事情,叶嘉自然关心起种子。

余氏张了张嘴,欲言又止的。

方才吴家的人说的话她可是都听见了,心里有些不大痛快。吴家既然愿意匀一些秧苗,为何不做的漂亮些,好的坏的都匀一点。但转念一想这是自家在问人家要东西,听吴家的口气是没打算收银子的。这般白得的东西,没得仗着自家有人当官就要人家最好的。

“都在这。”余氏将到嘴边的话咽下去,转头将从瓦市淘来的种子拿过来。

不可否认,叶嘉多少带点捡漏的心思。上回她在瓦市乱逛买种子,运气好买到了辣椒籽和寒瓜籽,就是捡到漏了。这回叶嘉打开了纸包看,都是一些常见的种子。葡萄籽,一些果蔬的种子。但是余氏买的多,乱七八糟一堆,叶嘉翻着翻着翻到了一个熟悉的种子。

细细的不到米粒大小的黑籽,叶嘉捻了一小把放手心,确定这玩意儿是油菜籽。不过估计如今不叫这个名儿,但确实是油菜籽。

“怎么了嘉娘?”余氏本是心烦意乱,见叶嘉盯着一个东西瞧,顿时就凑过来。

她是不认得油菜籽的,但她相信叶嘉。见叶嘉的脸色郑重,余氏便也盯着这个黑色的种子看。事实上,如今百姓们吃的油多是菜籽油,其实这东西也不算罕见。叶嘉早知道有菜籽油,琢磨着若真种不了粮食,中上大片的油菜也是好的。榨成油推到市面上卖,那也是很惊人的。

柴米油盐这类东西,油是人生活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