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第6/7页)

沐瑶这边紧锣密鼓布置如意馆,花哨的盆景不需要,古朴的屏风和统一的画框还是要的。

而且画作要怎么挂,挂成什么样子才好看,这些她都需要仔细琢磨。

在沐瑶琢磨的时候,乾隆也接到好消息,金陵制造局的人拆解机关炮之后,居然真的仿造出来了。

乾隆十分高兴,造办处的人就相当沮丧了,居然让金陵制造局的人略胜一筹!

但是乾隆很快得知一个坏消息,就是这个机关炮根本无法短时间内量产,毕竟只能手工仿造,一个月一台已经是最快的了。

那么一年也才十二台,确实太少了一点。

乾隆相当不悦,刚得了好消息,转头就来一个坏消息的。

不过金陵制造局的人没有造办处那么多,正好让他们一起合作,让造办处的人给金陵制造局的人打下手,不就快了?

但是他们的进度却依旧不如人意,乾隆就极为不快了。

沐瑶却知道这就是手工作坊的弊端,效率太低,大家东做一件西做一件,每个人每次做的可能都不一样。

如果让他们规定下来,做成流水线作业,那么估计会快一些。

她跟乾隆比划了一下这个,虽然说得有点含糊,乾隆却是听明白了。

“这就好比书生们抄书,若是一直只抄一本,那么就会极为熟练,速度极快。可能之前七天才能抄好一本,后来就能五天,甚至更短的时间能够抄好。”

沐瑶眨眨眼,感觉乾隆真是一点就通,于是笑道:“皇上真是厉害,一听就明白了,就是这个意思,我倒是说得有些不明不白的。”

乾隆就笑道:“朕只想着熟能生巧,在做武器上面没想到也能用。”

不过确实值得一试,而且手艺好的工匠可以做更为复杂的零件,手艺普通的工匠就做简单的,也不会是什么大问题。

他下令派人把京城的工匠都集中起来,若是不够再去外省请人过来。

工匠人数多,人手足够,每人只做一件同样的配件,熟能生巧,没多久就能做得又快又好又标准了。

而且乾隆很清楚这个流水线的好处,就是每人一直只做一个配件,那么对整个机关炮到底需要多少配件,又是怎么组成,完全是一无所知,根本不必担心会泄密了。

最重要的组装部分,还是牢牢捏在金陵制造局和造办处的手里。

只是把配件组装而已,他们自然不是问题,而且组装熟练之后,速度也是更快了。

先是一月能做两台,而后是三台。

想必再过一段时间,他们就能组装得更快,一年做个几十台机关炮都不是问题了。

乾隆一高兴就要出门玩儿,这次准备带着太后、皇后和嫔妃们去五台山的。

而且他一高兴,还喜欢花钱。

为了给太后祝寿,弥补去年打仗没能给她大肆庆祝,乾隆大手一挥,准备在翁山建造大报恩延寿寺,还把翁山改名为万寿山。

出行仓促准备起来,但是样样都要妥帖才行。

翁山建造这个新寺庙,工部也得选定位置,然后测量好面积做建筑图样,再给乾隆过目后,很可能被乾隆这个甲方要求修改好多次后才定稿,再就是把建造的材料让户部核算后拨款,再派人送过来。

准备出行连夜忙得脚不沾地的内务府、核算得算盘都要拨弄出火的户部和到处需要改建快要猝死的工部,沐瑶都不知道该先同情哪个才好了。

这次出行,乾隆必然是要带皇后一起去的。

上回皇后没去泰山,叫乾隆似乎有些遗憾。

太后是肯定要去的,那么娴妃就可能被留下来了。

倒是皇后跟乾隆说道:“只让娴妃一个留下处置宫务,实在没必要,也太累了一些。正好如今后宫有好几个嫔在,她们一起处置就是了。”

后宫如今有嘉嫔、舒嫔、婉嫔和仪嫔,四个嫔一起处置,事情本来就不会太多,很是足够了。

乾隆挑眉道:“她们四个一起处置的话,该听谁的?”

地位是平等的,谁都可能说服不了谁。

不说别的,仪嫔和婉嫔的性子,估计其他人说什么都好。

舒嫔很有主意,嘉嫔也是如此,两人指不定要吵起来,最后谁也说服不了谁。

皇后就笑着道:“也不必每次都一起,我的意思是她们各宫的宫务就让她们自个拿着,只后宫出什么大事的时候,她们才一起做决定。”

至于最后听谁的,那就看谁更有能耐说服其他人了。

不过后宫能有什么大事,她们也得写信过来告诉乾隆和皇后,这不就没什么需要一起商量决定的事了吗?乾隆想想也是,她们各自处理自己宫里的事就足够了,至于其他宫的,已经跟着出来的嫔妃都会留下一两个心腹在宫里,一般也不会有什么大事,足够能处置好了,估计就是留下看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