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余的话(第8/12页)

  嫁给13,地位高,称呼响,保险。8成功,为着康熙为着佟家为着13的能力也会重用13,就算8对楚言余情未了,也不是什么坏事。8失败,新皇也会重用13,楚言等于佟家的一根保险丝。

  明明十分反对,除了老太太闲谈中一句隐隐约约的提点,一字不提,这才是佟家大老们高明的地方。一旦说出来,摆到明面上,就没了回旋的余地,8的面子楚言的名誉,不成不好看。康熙和佟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几个明白人也跟着睁只眼闭只眼,都用拖的。

  以8的精细,不会不明白佟家的想法,不会不明白其中的厉害,捅破这层窗户纸,也许可以得到楚言,也许会毁了她也毁了自己。就算娶到楚言,也毁了他们之间的默契,加上宝珠这个不稳定因素,安定团结的家庭局面是不用指望了。9说的那些娶楚言的好处,8知道,更知道“强娶”的坏处。明白了他与“佟楚言”无缘,不再计较得失,爱情更纯粹起来。察觉她想要摆脱这个身份,8有了一分希望,如果她不再是“佟楚言”,康熙佟家和他那些兄弟都不可能再阻碍他们。

  不少人质疑若兰那段,认为8太残忍。请不要忽视8那句话:“去阎罗殿告状,别忘了,害你的人是我,和别的人一点关系没有。”如今的人都是接受无神论长大的,不敬更不怕鬼神,所以对这句话没感觉。可8那个时代的人,还是很在意这些,相信因果报应,相信死后来生的。sex后,8再三不肯放手,楚言一句“我们赌天命”就摆平了,实在因为“天命”这种字眼对8这些人有着难以抗拒的力量。

  若兰的存在使得8有了可行的计划。即使是他买下来的,到底是一条活生生的人命,这种事按旧时说法“损阴德遭天遣”,可对楚言的爱和帮助她的愿望压倒了这一切,希望着他们能有在一起的一天,他情愿承担报应,担心的却是连累她。在我看来,楚言永远听不见的那句话恰恰最深刻地反应了8的深情。

  在他走开的刹那,若兰在他眼中就是个死人,剩下的问题不过是让这个事物保鲜。拒绝了9找来的替身,想起若兰的存在,断然决定“处理”掉,8的心中是否有难为人知的活动?通过段里的眼睛写了若兰在外形上的相像,通过若兰的回忆写了性格相似的地方。8拒绝9的好意,是因为那两个女子不象,还是不让自己身边有个“替身”?

  8当初大概也没想到好好一个计划拖了几年,最终还流产了。“放生”基本上是不可行的。先不说可能的危险麻烦,若兰是无法自己生存下去的。放生使施者感觉自己的慈悲,对受者也许更加残忍。

  虽然深爱,8也曾两次对楚言残忍。一次涉及良妃,可以说担忧母亲。另一次涉及13,8一方面理解她的不得已,另一方面产生怨恨,真正的原因是那件事有一次让他体会到自己在皇宫里的渺小无力,带了一点迁怒。想表达的是,皇宫带给8深深的创伤,是8走不出的阴影,楚言的爱固然有很大的影响力,一旦触及这一点,就显得无力而且脆弱。

  历史上的8始终没有走出紫禁城,文中的8仍想一搏,不肯走出去,因而,8和楚言终究错过。

  三百年间,小说野史里,4都是以暴虐残忍工于心计的形象出现,却在二十一世纪初成为众多女子的最爱,大众情人,二月河固然功不可没,也因为三十年前开始的计划生育政策第一次为4打下群众基础。在4的身上,我看见很多独生子女的特征。

  老爹生了二十多个儿子十多个女儿,就是生母膝下也还有个14,可童年的4就是康熙和佟皇后的“独生子”。康熙为了安慰无出的佟妃,把4交给她抚养。佟妃养4,虽然不会管吃管喝管睡管撒地当老妈子,几乎可以肯定4同“母亲”在一起的时间比其他皇子都多。佟妃是后宫实际的一把手,又是康熙的至亲,皇太后太后也要给几分面子,太子也要表示几分尊敬。连带地,4的日子也过得顺风顺水,个性得到充分发展。那些个兄弟,除了称呼上礼节上是兄弟,感觉上跟住一个大院的亲戚邻居也没什么不同。

  4的喜怒不定,一方面是天性的几分率直,更是因为没有必要隐藏自己的情绪。由佟妃罩着的日子里,4一点危机感也没有。他不去惹别人是他教养好,谁敢惹他?有几个人面前,他用得着收敛着?那时,4和8碰上,8只能低头哈腰陪着小心,4一定是昂首挺胸,给个眼角就算赏面子。

  喜怒不定也说明4是个内心丰富感情细腻敏感内向的孩子。高兴的时候,也许一些小事触碰了他的底线,就会令他不快,不痛快的时候,又会从哪里找到点喜悦,自己快活起来。也许是天性也许是皇家的教养,他一般不会把这些体会说出来(至少没同康熙说),结果,就留给别人莫名其妙难以捉摸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