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举世皆浊(第2/3页)

他这个冀州牧一直以来对朝廷的态度都很好,纵然有上次请命把袁绍打发去并州的举动,对司空杨彪到中山之后也是以礼相待。

这么好脾气的冤大头现在不多见了,不坑他坑谁?

原焕对王允自寻死路的做法不做评价,王司徒主动作死,他高兴还来不及,又怎么会拦着,只看现在,连他们家文若这般看重孔孟之道的人都觉得朝廷不行,王司徒也算立了大功,“天子胃口太大,冀州的粮草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文若想法子回绝了吧。”

荀彧无声松了口气,领命之后又陷入沉默,说实话,这将是他第一次回绝朝廷的命令。

郭嘉若有所思的看向他们家主公,眼珠子一转正要开口,就听到原焕慢悠悠说道,“一大早将二位找来,除了正事之外,还有就是,岁首将至,该让公达回来过年了。”

如今已是岁末,大汉的岁首在元月初一,所谓岁首,也就是过年。

各朝各代历法不尽相同,岁首的日子也不一样。

夏朝的将这一天称为“岁”,定在元月初一;殷商将这一天称为“祀”,为了表示正统,将“祀”提前一个月,定在十二月初一;武王伐纣建立周朝,将这一天称为“年”,也就是民间说的过年,同样为了表示正统,把“年”也提前了一个月,定在十一月初一。

之后始皇统一天下,没有改变“年”的称呼,再次为了表示正统,把过年的日子又又提前一个月,定在了十月初一。

照这么提前下去,高祖建立汉朝之后,过年的日子大概要定在九月初一才能表示正统,好在事情没有朝着奇奇怪怪的方向发展,汉朝建立后推行夏历,又把“年”改回元月初一。

幸好岁首依旧在正月,不然让他在秋天过年,他还真过不习惯。

南阳离的太远,戏志才的身体经不住大冬天的来回颠簸,还是和赵云一起老老实实在南阳过年为好,荀攸在邺城,也不像戏志才那样体弱,回来热热闹闹的过个年还是可以的。

郭嘉笑了一下,主动请命道,“嘉与公达许久未见,便让嘉写信送去邺城,以诉和公达的离别之苦。”

说完,便挥挥衣袖站起身,招呼着荀彧一起回议政厅。

他去给荀公达写信,文若去回绝朝廷的无礼要求,至于他们家主公,爱干啥干啥,他们不管那么多。

主公已经开始转移话题,他们再在这里待下去岂不是显得没眼色?

他刚才刚得了五坛美酒,整整五坛,自从来了这地方,他喝酒就再没见过酒坛子,少少一樽连解渴都做不到,他过了那么多天的苦日子,好不容易又能论坛喝酒,得赶紧去看看他的美酒有没有送过去。

他们家主公说话算数,肯定不会干出临时反悔的事情,但是不亲眼看到他的酒他还是放心不下,先看看酒坛子是不是空的再说。

荀彧抿了抿唇,跟郭嘉一起起身行礼退下。

原焕笑着让人送他们离开,站起身走到窗前,纸糊的窗子看不清外面,站了一会儿又回到书案前坐好。

天子下诏来冀州要粮要钱,事实上小皇帝甚至都不知道有这回事儿,他送出去那么多东西让荀彧看明白朝廷做主的都是什么人,不是让荀彧觉得他坚守的大义是错,而是让他知道,朝廷和黎民百姓有时候是站在对立面。

如果朝廷当家做主的官员都勤政爱民,这遍布天下的黄巾贼黑山贼各种贼也不会出现。

挟天子以令诸侯,奉天子以讨不臣。

两句话听上去很像,实际上却相差甚远,挟天子以令诸侯已经不在意天子的威严,做的是和董卓类似的事情,而奉天子以令不臣,依旧是以汉臣自居,尊奉的还是大汉天子,如同现在的王司徒。

在这风云变幻的档口,一直被人以天子的名义拿捏着并不好受,现在各方只是小打小闹还好,若是将来发生大战,朝廷猛不丁在背后给他们来一刀,这谁受得了?

他不想让荀彧觉得自己所托非人,也不想一直被朝廷牵制,只能先破财免灾,好在银钱粮草花出去的值得,王司徒没有让他失望,狮子大开口成功让他们家文若这种清正君子也对朝廷失望透顶。

希望王允做人不要太过分,那些送过去的粮食能有十分之一用在百姓身上,也能让关中百姓熬过寒冬,不过现在京城除了王司徒,杨彪、卢植、皇甫嵩等人不是一句话都说不上,他每次送粮的时候都派人顺便给三公以及司隶校尉传话,有那么多人盯着,王司徒但凡要点脸,也不会把东西全塞自己腰包。

原老板提笔落墨,开始给远在南阳的戏志才和赵云写信,身为一个合格的老板,不能让员工在外面凄凄惨惨的过年,就算人回不来,慰问也一定要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