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第6/8页)

停滞了十年的高考招生将会在今年12月恢复?

唐知青会考上京都经贸大学,成为全国知名经济学教授?林景仁和她一生恩爱?

贺玲顺利离开农场,林景信因此一蹶不振,终身未娶?

市场经济放开之后林景严赚得盆满钵满?

林满慧考上大学,未来将成为军山农场培养出来的第一位院士?

可是自己家呢?

林嘉明与康华高中恋爱未修成正果,康华考上大学就将嘉明甩掉。嘉明在自己的安排下进百货商店当售货员,嫁给农科所的冯工,生儿育女,平淡一生。

两个双胞胎儿子林建功、林立业的命运亦是如此,在县城娶妻生子,既没当大官,也没有赚大钱,简单而平凡。

自己与杨静芬一辈子都在农场,即使是八十年代下海潮涌过来,两人也没有改变,农场改制之后他也从糖厂厂长的职位上退了下来。

市场经济发展得如火如荼,可是自己一家却守着小小的军山农场什么也没有做。即使后来改制,厂里效益不好,工人纷纷下岗,外出打工、经商,他也没有动过心思。

虽说林景智、林景信这两个混得一般,但是有林景严和林满慧这两兄妹提点,日子也算过得去。

对比林满慧一家趁着时代的春风奋勇向前,自己这一家几乎是完败。

林正刚听到这里,停下脚步狠狠地一拍自行车龙头,心中暗骂:时代变革的大好时机自己都没敢走出去,拼搏一把,林正刚你真是没出息!

不过……他渐渐挺直了身体,看着远处那隐约的青山,心中升起一股豪气:老天送来嘉明这个福星,也送来一场泼天富贵,这样的机会岂能不好好把握?

越想越兴奋,林正刚的脚步渐渐加快,林嘉明有些跟不上了。

“爸,你走慢点。”

林正刚哈哈一笑,索性骑上自行车,对女儿道:“嘉明,上车。”

林嘉明轻巧巧跳上后座,揪住父亲的衣服下摆,脆声道:“爸,你说怎么办?”

林正刚使劲一蹬,志得意满地大声道:“放心,交给我吧!你只管好好读书就行了。”

这一刻,林正刚脑中闪过无数计划,整个人激动得全身发烫,恨不得马上成为八十年代暴发户,将林家兄妹的所有荣光都吸引到自己身上来。

没有必要在糖厂继续干下去,反正自己做到退休也就是这个位置,一直没有提升;

要趁现在军山农场没有改制,赶紧攒点家底,等将来政策一来马上下海经商;

要趁现在只有四十多岁,年富力强,多积累人脉,把未来可能成为社会精英的几个知青笼络到自己身边;

两个儿子么,将来等自己发达了再拉他们一把,父子齐心干事业,多好!

至于林家那几个,哼哼,别等我捉到错处。

他细细询问着林景严赚钱的始末,听林嘉明说得语焉不祥,看来自家姑娘也是个糊涂的,并不太清楚细节。

他忽然想到一件事,压低了声音:“嘉明,上次林满慧骂你举报,是不是真是你干的?”

林嘉明神情有些忸怩,半天没有吭声。

林正刚忽然哈哈一笑:“不愧是我的女儿,干得漂亮!”投机倒把,这个罪名不错,只不过到底还是小孩子,小打打闹。若由他出手,绝对一击必中,让林景严永世不能翻身。

越想越美,林正刚感觉前途一片光明。

林嘉明将冰冷的手指头藏在袖中,看着父亲的背影心想:现在有爸爸做决定,我就不用再紧张。好多事情小孩子根本做不了,还是得大人来做更周到细致。

过得几日,林景智带着弟妹们清明扫墓归来,给住在纱厂老平房的爷爷林春雨送去一罐枇杷蜜,没想到过来开门的人是林正刚。

林正刚见到他愣了一下,亲切地说道:“请进,请进,景智现在回农场中学当老师,为我们农场的教育事业做贡献,风格高啊。”

林景智没有进去,来到农场的时间一长,对叔叔这一家的所做所为便了解得更为深刻,他现在看到林正刚一家人就觉得胃里不适。

林景智递过蜂蜜,冷着一张脸,提高音量对在屋里没出来的林春雨说话:“爷爷,这是云田老家蜂农出产,养肺止咳有奇效,你没事泡点水喝啊。”

里屋传来一阵剧烈的咳嗽,林春雨有气无力地回了句:“好……”

林景智成年前与爷爷关系亲近,很有感情。听到咳嗽声急促,有点担忧,便提步上前,走进昏暗的屋子。

这是林景智小时候生长的地方,低矮的平房,一间正屋、两间卧室,再加厨房和茅房,当年他和弟弟妹妹在这里玩耍嬉戏,留下很多美好回忆。

当初纱厂初建,农场给八位元老级领导建了八套这样的平房,号称“八大家”。只是十几年过去,年久失修,当年令人羡慕的老房子已经显得破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