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大腿(第2/3页)

“只要我道明大尹爱民之心,不动涉豪强利益,此城可不战而下。”

但事情远没有冯勤说的那般顺利,在他拽着抛下的绳索登城后,迟迟没有动静,搞得第七彪都急了,再度说要攻城。

万脩却不急,乘着即将入夜,让人摸着黑返回西面,然后点亮火把往东抵达涉县城下,汇入围城一角的营地。

反复数次,整个前半夜里,涉县豪强只见不断有“王师”点着火从滏口陉抵达,营垒的灶光越来越多,声音也越来越嘈杂,粗略清点,起码有三千之众!

眼看对方不断增兵,小小县城压力倍增,这哪顶得住啊!

而这时候,也有从武始县那边逃来的人说,武始已被第五大尹派兵夺取。

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冯勤方能与城内官吏豪右达成协议,等到天亮之际,豪强沙氏直接将县宰绑了送出城来,说都是此人收受武安李氏贿赂女人,才负隅顽抗的!

果然,背锅的还是流官。

万脩没有戳穿他们的把戏,只让冯勤代为假宰,又给他派了两百人入驻县寺。同时表示自己乃外来人,对接下来的道路不熟悉,“请”沙氏等豪右将族中嫡子送到军中来带个路。

冯勤对这位校尉的风格颇为赞赏,万脩虽然轻侠出身,但很讲究侠义精神,是个喜欢“以德服人”的家伙,就像当年放弃刺杀第五伦一样,武力永远是他最后采纳的选择。

有了几个人质,部队也休憩吃饱后,万脩立刻带人继续沿着滏口道东行。

道路已经比前半段易走了许多,队伍速度加快,次日抵达从太行山中奔涌而出的铭河,滏口陉分出一条支线往北,通往李家的老巢武安。

此时,斥候禀报,说河对岸出现了一支军队。

双方斥候试探着隔河靠近,虽然秦腔与魏语鸡同鸭讲,但一眼瞧见了对方头顶的黄巾,是自己人没错了!

少顷,两军遇铭水两岸,河水清浅,万脩纵马渡河,而对面也有两马迎了过来——坐下一匹马,坐上还有一马,正是马援!

“文渊别来无恙!”万脩抱拳,亦是十分激动。

“君游怎么才来!我等了数日,只道还要带人去涉县助你。”马援哈哈大笑。

两军会师,第五伦的“肱股”,两条大粗腿,终于又走到了一起。

……

七月中旬,万脩、马援会师之际,北方百里外的武安县李氏坞堡内,前任督盗贼李能也惊闻了武始、涉县在数日内相继沦陷的消息。

“第五伦偷袭我!”

李能确实没料到,毕竟从夏天开始,第五伦就一直在郡中宣称,要派兵去提防迟昭平再来袭击元城皇庙,还要调兵去协助更始将军和太师讨伐赤眉。

这让李家放松了戒备,天下板荡,第五伦腾不出手来收拾自己,更何况,自家背后,还有邯郸的本家,真正的“赵郡李”做靠山,与河北两大豪强之一:赵王子刘林亦是姻亲,牵一发而动全身,想来第五伦没胆量动手。

可万万没想到,攻击来得如此迅猛精准,居然连西边也有军队袭了涉县,莫非当真是第五伦从朝廷求来了王师?

如果说上次失了黄泽贼,是断了李能左臂,那这回武始、涉县陷落,就好比卸掉了他家的两条大腿,仅剩武安独臂难支。

反攻是不可能的,虽然武安是大县、大城,依靠一千铁官奴、一千族兵,再裹挟县卒,最多凑的出来三千之众,只能自保。

“事到如今,只能拼死抵抗了。”

李能毫不犹豫,立刻派族人赶赴东边百里外的邯郸:“去禀报赵王子刘林。”

“第五伦要对赵刘动手了,邯郸之殇,先从武安而始!”

……

邺北五十里有梁期县,正是第五伦带兵入驻之处,梁期宰阎杨虽然德行有愧,据说睡过嫂子,但能力不俗,而且是冯勤的好友,上计如实禀报,第五伦行县的时候也投入门下,让第五伦控制了邺城的北门户。

而在地图上看,梁期县距离邯郸还更近,往北四十里,也就是后世不到二十公里,便是河北名城邯郸。

所以邯郸与魏成郡之间,除了两条河及一道赵国南长城遗迹外,无险可守,车骑半日可兵临城下。

但第五伦既无多余兵力,也不可能对邻郡不宣而战,还得反过来担心与武安李氏交好的邯郸赵刘,派遣坐拥的数百车骑、两三千徒附南下“围魏救赵”呢。

赵刘不比武安李氏,大宗小宗打断骨头连着筋,牵涉到河北二十多个县的向背,一旦他们被逼急了举事,那可是真正的跨州连郡,难以遏制。

这也是第五伦迟迟不动手,非要等朝廷十余万大军开到关东的时候。

世人不可能如冯衍那般了解更始将军,仍觉得王师和赤眉胜负难料,第五伦只能赶在这只纸老虎被戳破前河北豪强不敢妄动的当口,翦除武安李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