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第2/3页)

前往西都城前,郅玄曾限制开荒的范围,不让属民跑出太远,以免引起纠纷。

如今他不在封地,没有人限制,县大夫、邑大夫和村老都持鼓励态度,属民们集体放飞,闷头向前开拓,别说是荒地,山丘都能推平。

好在主持开荒的句炎等人知晓分寸,发现苗头不对,下令众人改变方向。要不然,以众人的开荒热情,推到别国境内都有可能。

在给郅玄的上书中,三名县大夫详细汇报工作,丁豹和纪高以秋收为主,顺带提了一下开荒和饲养家禽。洛弓则写明,在秋收之后,凉地村人发现行迹可疑的戎人部落,为保地界平安,合力将其拿下。

郅玄看过丁豹和纪高的汇报,暂时放到一边。翻开洛弓的竹简,怎么看都觉得不对劲。

真是戎人主动上门?

莫不是这群爱好打仗的家伙闲不住,找个借口北上揍人?

越想越觉得有可能。

不过,这也算不上什么大事。

以凉地人的性格,哪天喊出“爱好和平”才是大问题。

在给三人的回信中,郅玄肯定了他们的工作,同时重点提出,无论开荒还是开打,全都收着点。

不出意外地话,入冬后他会北上,以国君的身份去见公子颢,在那之前最好不要闹出太大的乱子。

两人的婚事不能再拖,要是错过今年冬天,明年开春他会变得更忙,未必有合适的时间。

回信送出,郅玄起身活动两下手臂,捏了捏有些酸的后脖颈。

西都城的重建工作如火如荼,工程以快为紧要,暂时顾不得更好的规划和美观。保证入冬之前搬出帐篷就是胜利,其他的,可以日后再做更改。

随着房屋阶段性竣工,氏族和国人陆续搬回城内,西原侯留下的妻妾也回到国君府。等中都城旨意送达,郅玄成为国君,就会正式下旨,允许妾夫人出府,和她们的子女一同生活。

对于郅玄这道旨意,妾夫人们都很感激。投桃报李,在西都城重建工作中,其背后的家族没少出力。此外,还送给郅玄大笔的金绢和粮食,分开数量不多,加起来却相当可观。

大火中,国君府损毁严重,地上建筑基本不存。西原侯的私库挖在地下,以青石堆砌,保存得十分完好。

在西原侯入陵寝后,两名侍人为郅玄引路,助他打开私库。

石门开启的瞬间,郅玄差点被晃花双眼。

私库中有历代西原侯留下的奇珍异宝,正中一座诸侯鼎格外吸引眼球。

郅玄走进内室,命侍人打开木箱,满眼的美玉彩宝黄金黄铜,加上各种青铜铸造的器皿,令人目不暇接。

一夜暴富是种什么感觉,郅玄终于有了切身体会。这种感觉让他飘飘然,嘴角不断上翘。

只可惜,好心情没能维持多久。

郅玄走出私库,刚回到新建的书房,就有侍人禀报,东梁侯派人前来,已进到城内,正等待郅玄召见。

“东梁侯?”郅玄心中一凛,神情变得肃然。

西原侯弥留时道出的话,他一直牢记在心。丧礼结束后,通过多种渠道查证,确证东梁国夺西原国五城,至今没有归还。

郅玄问过粟虎和范绪,提到五座城池,两人均面有怒色。

粟虎直言西原侯继位时还很年轻,当时国内有氏族叛乱,对外也有国战,内忧外患很不安稳。

“彼时中都自顾不暇。”

不巧的是,中都城也赶上权力交替,人王病危,继承者要面对的压力不小,实在没有更多精力顾及西原国。

东梁侯身为西原侯的岳父,非但没有援手,还乘人之危,以联姻之名强索五城。威胁年轻的西原侯,如不许,就要将女儿接走,另嫁他人。

彼时,西原国风雨飘摇,看似强大,实则危如累卵。

实在无法,西原侯只能答应东梁国的要求,让出五座城池。东梁侯也信守承诺,助西原侯解决外部麻烦,让他能够全心应对国内氏族叛乱,得以安稳坐在君位。

这之后的刺杀,当时的梁世子,也就是如今的东梁侯是否参与,郅玄没有问,粟虎和范绪也未必知情。只是从获取的线索来看,无论西原侯的话是否有假,东梁国必须要提防。

此次东梁侯派人前来,同样被西原侯料中。

考虑之后,郅玄决定先见对方一面,看一看东梁国究竟是何打算。

侍人领命而去,没过多久,就将来人带到郅玄面前。

“见过世子!”

东梁国近海,国人尚青,喜穿染成青色的外袍和宽裤。氏族一样喜穿青袍,还会在领口和袖摆点缀紫、蓝等颜色,取自海中出产的贝类,唯该国独有。

此外,该国氏族无论男女,都喜以颜料绘面,多在额角眼尾,一如南幽国氏族喜插鸟羽,特征格外鲜明。

奉命前来的行人相貌儒雅,身着青色长袍,发冠镶嵌珍珠,和北安国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