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做媒(第2/5页)

凤知微对着那厚厚的官司文书默然良久,想着表妹娇纵尊贵的性子,她能顶着世间讥嘲做到这个程度,内心里执着的爱恋,想必早已灼烈如火吧。

那年常贵妃寿宴,她便已经看出秋玉落对宁弈的心思,原以为她嫁人会有所收敛,不想一个废了的夫君,终让她死灰复燃。

而李家少爷,是废在自己手上的。

天命注定,循环不爽。

多年前兰香院内激于义愤一朝出手让子蛋飞,多年后那溅射的鲜血终于落在自己脚前。

凤知微浅浅的,近乎苍凉的笑起。

随即提笔,在那厚厚卷宗的末端,一笔一划写下一个字。

“准。”

==

长熙十八年二月,凤知微回京,三月,因江淮道布政使任上,对京淮运河河工有大功,入内阁为永寿殿大学士。

所谓大功不过是个说法,谁都知道,内阁大学士的位置,是早已为魏知准备好的,只看时间长短而已。

这是史上最为年轻的二十一岁大学士,没有之一。

目前天盛最高决事机构里,有大学士五位,中书学士十一位,后者不过负责文书抄录整理传递事务,只有前者,才是这个国家的大脑,真正的国家高层,随着天盛帝年纪的老迈,内阁对朝务的掌控力更强,因为前任首辅姚英告老致休,原先的次辅胡圣山升为首辅,他是大学士中资格最老的一位,众望所归,而魏知这个新进的名字,在内阁大学士名单中,却是排在第二位的,还在先进内阁的辛子砚之前。

换句话说,凤知微一入内阁便是次辅。

踏进皓昀轩的那一刻,连凤知微都有些恍惚,恍惚还是当年,她还只是姚英手下一个负责写奏章节略的中书学士,不过是又一次旁听朝务。

大学士们到得齐,正在议事,上首主位宁弈低头喝茶,她进来时并没有抬头。

凤知微给宁弈施完礼,在主位宁弈座下右首第一位坐下时,已经恢复了平静。

胡圣山对她点头笑了笑,随即回到自己被打断的话题,“……殿下,陛下昨日龙颜震怒,已经将折子给退了回来,您看……”

宁弈神情不分喜怒,点了点头,将茶盏一搁,目光一转,突然点了凤知微的名。

“魏大学士,这事你怎么看?”

凤知微一怔,这没头没脑的问的是什么?揣摩刚才的话意,大概说的是南方战事,长宁已经打下陇北北部七县,逼近贯穿天盛中部的恒江,陛下因此震怒也是正常,想了想,斟酌着道:“长宁虽然兵锋凶猛,但以我来看,未必有吞并天下之心,陛下大可不必为一时一地之失而忧心,假以时日……”

她还没说完,几个大学士都笑了起来。

胡圣山捋着胡须,转头对辛子砚道:“你瞧瞧,难怪这人升得快,果然满脑子国家大业。”

凤知微满头雾水,愕然瞪大眼睛,道:“有什么不对么?”

她很少有这种发傻的表情,众人都看得愉快,还要取笑,一转眼看见上座宁弈没有笑,赶紧都敛了笑容。

宁弈眼神淡淡落在她身上,道:“魏大学士,你走神了,刚才胡大学士说的,是本王的婚事。”

凤知微怔了怔,脸色一红,再一白,随即恢复了平静,笑道:“殿下恕罪,下官实在是没想到,入内阁参与的第一件大事,居然是您纳妃一事。”

“殿下的事便是国事。”胡圣山道,“只是……殿下想纳的这位,身份上有些不妥,陛下现在不同意,魏大人素来妙计无双,不知可有什么好法子?”

另一位大学士韩松中笑道:“这事别人管不得,魏大人可一定要管,说起来殿下要纳的那位闺秀,还是魏大人您成全和离的呢。”

凤知微端起手边的茶,慢慢的喝了一口,笑道:“我可只判过一起和离案子,难道是原五军都督府家的那位小姐?说起来秋家是我的长辈故旧之交,这点忙还是应该帮的。”她转向宁弈,道,“秋小姐身世堪怜,后又遇人不淑,如今能被殿下选中,也是她的福分,只要殿下开口,下官一定略尽绵薄之力。”

“既如此。”宁弈立即道,“陛下正怒着,他素来爱重你,你有闲进宫慢慢解劝着吧,小王这点琐碎事情,便拜托魏大学士了。”

他直直的看着凤知微,凤知微在茶水袅袅的雾气里有点恍惚的笑了笑,慢慢的欠了欠身。

“殿下抬爱,敢不从命。”

==

过了数日,天盛帝宣凤知微进宫,没有在御书房接见她,却在御花园设了宴席,凤知微到的时候,居然看见了韶宁和庆妃。

这下她也意外了,她是外臣,怎么可以和宫眷公主共饮,天盛帝却一派自如,笑着拉了她的手,道:“魏知,你不必拘束,说到底你也算是我看着长大的,一直便如自家子侄一般,今儿都不要拘束,随意些。”说着瞟了一眼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