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建元洪熙

“永乐十七年十二月庚戌,朕德薄能鲜,历经艰难,仰赖天地祖宗庇佑,得以继承大位,如今一十七年,于内宵肝忧勤,于外爬冰卧雪,不敢懈怠。今国势之尊,超迈前古,其驭北虏东洲西番南岛西洋诸夷,海内外……”“今朕老迈且病,皇太子老成持重,贤圣仁孝,闻于天下,周知世故,久系民心……”

“皇太子可即皇帝位,朕称太上皇帝,迁大明宫,群臣……”

永乐十七年腊月三十日,随着朱棣的一份退位诏书被传出,首先骇然的便是北京数十万军民百姓。

任谁也想不到,五十七岁的永乐皇帝会选择在除夕这一日退位。

与此同时,紫禁城圜丘之内,朱高煦身着冕服一步步走上圜丘,在那里,同样身穿冕服的朱棣正在静静等待他。

尽管这一幕已经在朱高煦脑中设想过无数遍,但当它真正出现的时候,还是令朱高煦久不激动的心情激动了起来。

圜丘之下,在京两千余名官员,以及日本、朝鲜、暹罗、占城、甘孛智、满剌加等大大小小数十个国家使臣见证着这一幕。

在他们的注视下,朱高煦一步步走上圜丘,来到朱棣面前下跪作揖。

朱棣低头看着这个将自己扶上皇位的二儿子,心中百感交集。

百感交集的不止有他,还有圜丘之下的朱高炽、朱高燧、朱瞻基几人。

朱高炽和朱高燧顶多是唏嘘,但朱瞻基却有些不知道为什么的失落。

“今传大位置予汝,汝当勉励,勤政爱民。”

朱棣将手中大圭递出,朱高煦双手接过:“臣谨遵太上皇帝敕令。”

“祭天吧……”

听着自己的称呼发生变化,朱棣也接受了自己的身份变化,扶着朱高煦起身后,便主动走下了圜丘。

圜丘上,朱高煦持着大圭,面对天穹作揖唱声。

“臣大明朱氏高煦,承大统永乐皇帝之敕令嗣位,是用以永乐十七年腊月三十日于之北京设坛备仪昭告昊天上帝、皇地祗,大明,夜明,星辰,社稷太岁,岳镇,海渎,山川,城隍,建元……”

朱高煦顿了顿,瞥了一眼在圜丘之下的朱高炽等人,定了定心神:“建元洪熙!”

随着朱高煦开口,大明的新年号被制定下来,而他准备的即位诏书也将在明日张榜发布。

祭告结束,朱高煦走下圜丘,群臣纷纷跪下作揖:“臣等参见洪熙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吧。”

朱高煦目光看着跪在地上的朱高炽与朱瞻基、朱高燧等人,最后将目光放到了站在原地的朱棣,开口平身后,便按照鸿胪寺卿和礼部的安排,前往奉天殿将即位诏书大致内容宣告群臣。

除朱棣与朱高煦可以乘坐步舆外,其余人纷纷需要步行前往,因此这给了父子间不少谈话的时间。

步舆并排间,朱棣对朱高煦开口道:

“你现在是皇帝了,这洪熙虽然不如我的永乐来的威武,但却也适合你。”

“内廷的妃嫔、宫女及太监已经都前往大明宫去了。”

“登圜丘前,我便让琰儿安排你的妃嫔们入驻了内廷,宫女太监若是不足,你就让朝鲜、日本等国为你准备,亦或者从西南战俘之中挑选,勿要损害普通百姓。”

“稍许你诏书宣读完,我便前往大明宫居住了,若有什么事情,我会召见你。”

朱棣说完了自己想说的,朱高煦闻言点头:“父亲放心,儿臣不管如何,依旧是您的儿子。”

“嗯……”朱棣应了一声,父子二人也在此刻来到了奉天殿门前。

二人下了步舆,金台上比起以往多了一张椅子,但它出现的频率注定不会很高。

父子二人走到了金台后的屏风里休息,不多时锦衣卫的净鞭声响起,紧赶慢赶的群臣和诸国使臣纷纷走入奉天殿内。

在鸿胪寺卿“入班”的唱礼声中,诸多使臣及武官文臣纷纷入列。

“唱声!”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在唱声中,朱高煦与朱棣起身走上金台,几乎同时入座。

他们互相对视一眼,随后朱高煦才将精神放到了自己的即位诏书上。

“朕今日即位,对海内外诸国、对臣工、对宗亲、对百姓各有政策与态度,今日与你们说清楚,避免日后无人遵守,闹了笑话。”

“古往今来,皇帝即位皆大赦天下,然而新朝不必如此。”

“古往今来,天下臣工皆需避讳,新朝也不必如此。”

“虽是新君即位,但也不用大费周章,各地臣工一如既往,无须上贺表奏疏,只需处理自己的分内事即可。”

“朕年号洪熙,便是寓意新朝浩瀚博大,天下兴旺和睦、百姓乐观开明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