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建文削藩(第4/4页)

朱棣还不知道姚广孝要自己做什么,就干脆的点头答应了下来。

见他如此果决,姚广孝虽然面上没有任何表态,心里却叹了一口气。

朱高煦与朱棣二人,一个在大事上优柔寡断,另一个则是在小事上优柔寡断。

好在他们二人可以互补,不然朱棣的这份性子,不知道要被朝廷逼成什么样。

姚广孝可以肯定,要不是朱高煦提前说过会造反,朱棣或许根本不会在现在就想救回朱高炽与朱高燧。

不被逼到万不得已,他恐怕会一直忍受着。

从这点来看,朱高煦在兀良哈秃城所做的那些事情,以及所说的那些话,对于朱棣来说还真有一定的好处。

不过正是因为朱高煦当初做的那些事和说的那些话,这让姚广孝有点担心他得知周王被削藩后会爆发怎么样的举动。

“希望赶得及吧……”

姚广孝盘算起了佛珠,自己也起身让人准备去吉林城提前找朱高煦商量。

不止是姚广孝,熟知朱高煦的许多人都在担心朱高煦,这其中便包括了他之前的旧部。

“哗啦…哗啦……”

八月初的海浪声中,辽南金州的旅顺港可以说是洪武年间北方海贸最为发达的地方。

从山东登、莱到此处的舟船络绎不绝,其中就有朝廷运来的一批批粮食。

码头上,押运粮食的兵卒们有说有笑,一边说笑一边干活。

随军北上,运送粮食前来换取盐引的行商更是络绎不绝。

在这样热闹的局面下,旅顺城头却传来了呵斥声。

“我家殿下没苛待你们掌事吧!”

“怎么?现在天变了,你们掌事就开始落井下石了?”

旅顺城上的一处箭楼中,傅让黑着脸看着眼前不断低头道歉的行商,显然遇到了什么极为不高兴的事情。

在他对面,不断道歉的行商也十分无奈:“将军您真的误会了,我们掌事也是无奈啊。”

“自从他返回淮安后,便变卖了不少宅院为殿下凑齐钱粮,然而此举却遭到了当地衙门的针对,而且族中也有不少人反对他。”

“许多族人为了避免他支援渤海王殿下,纷纷选择独立门户,他也是迫不得已。”

“这次能押运而来的七万六千贯钱,以及十二万四千余石粮食,已经是我家掌事掏空本家,能拿出的所有钱粮了。”

那行商显然是杨彬的手下,而他眼下则是在向傅让解释杨彬遭遇的难处。

事实上杨彬虽然没有举家北上渤海,但他对朱高煦吩咐的事情还是尽心尽力照办的。

不过在家族之中,想要办好一些事情并不容易,更别提杨彬还遭到淮安府衙门的针对了。

听到行商的解释,傅让稍微收了些脾气:“知道你们不好办差,这次的钱粮我会派人送去渤海的,你家主人辛苦了,等危难过去了,我会在殿下面前为他美言的。”

“多谢将军,多谢将军……”那行商点头哈腰,不断作揖感谢。

“行了,退下吧!”傅让心里烦躁,摆了摆手让他离开。

行商见状也没敢逗留,几次感谢过后便离开了箭楼。

在他离开之后,箭楼外也走进了一道熟悉身影。

“现在还真是树倒猢狲散……”

杨展的身影出现在了箭楼之中,傅让见到他也消了消脾气,摸着自己今年留出的短须道:“南边削藩的声势越来越高了,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真的削藩。”

“已经削了。”杨展说着,将手中的《邸报》递给了傅让。

“周藩被削,周王与周世子被贬为庶人,流放云南蒙化府。”

“流放云南?”听到杨展的话,傅让急忙翻了翻《邸报》,表情渐渐凝重。

“这消息若是被他所看到,恐怕会刺激到他……”

在外人面前,傅让称呼朱高煦为殿下,但在自己人面前,他就基本没有那么多尊卑上的称呼了。

杨展早已习惯,他坐在了傅让一旁,看着那份《邸报》,心中有几分忐忑。

“你说…若是朝廷要削燕藩,并且也要削殿下,我们该怎么办……”

“……”听着杨展的话,傅让脸上表情复杂,过了片刻后才道:“希望不要有那一天。”

他看向箭楼外的蓝天白云与大海,望着那海阔天空的场景,又补充了一句。

“真有那一天,苦的恐怕是天下百姓……”

《渤海纪事本末》:“洪武三十一年七月未几,允炆般令诸王议其罪,即派李景隆袭开封,废周王为庶人,徒云南蒙化。”

《明太宗实录》:“七月未几,在京有言周王不法者,建文君遂遣曹国公李景隆率兵至河南,围王城,执王府素属,驱迫王及世子阖宫皆至京师,削王爵为庶人,迁之云南蒙化,上闻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