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别小看啊(第4/5页)

COC的回顾纪录片里,这种黑科技还专门介绍了一番呢!

所以,看直播的很多人,没有意识到镜头扫过观众席时那么多人脱了厚外套,是因为场内温度升高了。

这不是很正常吗?

怎么,你家看比赛还那么冷啊?

——来自兔子冰迷。

自家太给力,让她们错失了发现赛场幺蛾子的第一时间。

而丛澜也太牵引众人的心神了,大家没心思想别的,一心都在她身上。

看她绕场,看她回到于谨跟前,看冰面全部属于她,看她在广播的声音里去往正中心的位置。

再在孙娅然的“蝉联冬奥女单金牌、共三枚冬奥金牌”的简单介绍中,静静地等着《朱鹮》的腾飞。

·

日本原本也有朱鹮。

这种珍贵的鸟儿差点成为日本国鸟,它们曾经出现在这个地方的农村田间,后来被捕杀、环境破坏,余下100只的时候他们觉得还挺多的无所谓。

直到只剩下了5只蛋。

错误的保护理念和根本不合理的方式,使得孵蛋计划失败,2003年10月,日本最后那只朱鹮“阿金”撞墙自杀而死。

自此,日本无一只朱鹮。

相反,中国陕西境内的朱鹮,在一次次的保护中从7只发展到了现在的族群,成为了学者们心血的结晶,宣告了我们救助理念的科学。

丛澜的《朱鹮》在这里上演,对一部分日本人来说,像是挑衅和讽刺。

·

水墨丹青,朱鹮这种鸟儿美得就像是中国传统国画。

诗词、水墨画,世人以为是古代人的幻想,实则从“日照香炉生紫烟”到“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都是写实派的经历描述。

一如朱鹮的“无霞天际抹红霞”。

丛澜的sp吸引了很大一批人去朱鹮的栖息地观赏,陕西下雪的那日,许多人拍到了雪中朱鹮起飞的场景。

成群的朱鹮展翅飞翔,就像是水墨画活了起来。

鸟类爱好者们有许多漂亮的摄影照,也纷纷被冰迷们翻了出来。

有人觉得困扰,有人感到开心。

朱鹮再次走入大众视野,掀起旅游赏景风潮,这就是“丛澜效应”。

与之相关的,还有从这个节目引申出来的“环保”。

国际上这两年一直在讲环保、野生动物,在说中国的崛起造成的伤害,在……

丛澜的《朱鹮》让人们知道,全世界濒危物种都被我们救起来了,你们在抹黑的那些东西,里面究竟有多少是假的?

外网上对中国的国家印象太糟糕了,真真假假各种污水。

无心插柳,一首《朱鹮》,让部分人发觉原来他们以前刷到的信息里,有这么多都是假的。

朱鹮太美了,它本身是美的,它的濒危也为这份美增添了一份庆幸后怕,使得“美”不仅仅是美。

卓铮:“丛澜这次的表现好像有点世界上最后一只朱鹮的感觉在。”

COC上也有。

但不同的是,那是她在讲故事。

这次,好像是一只颤巍巍的朱鹮,拼尽全力,在寻找出路。

她的控制力是首屈一指的,无人匹敌,哪怕在这样稀烂的冰面上,都能做到自然流畅。

但也不是COC那么怡然自得。

少数几个地方,动作似乎有点超出她的预料似的,捻转之后画了一个超大的半圆,才俯身继续下面的动作。

赛场的临时改编,也常见。

观众们没觉得有什么问题。

于谨紧张地盯着她。

慕清晖的连跳第二跳落冰后半跪滑出了,本来她做得很好,但不知道怎么,滑出一下,冰刀就卡了,也让这个动作有了扣分点。

这是观众们看到的。

于谨知道为什么,丁教练也知道为什么。

编排路线上跳跃在短边落冰,有时候会靠近挡板,不一定是紧挨着,也可能距离一米、不到一米,这种距离已经很近了。

沐修竹早先也有这个毛病,后来被训练和编舞给纠正了过来,现在偶尔也会出现。

慕清晖的刀再第二跳之后陷进了更软的冰里。

丛澜也不喜欢这样的冰,但不喜欢不代表丧失控制力。

她一直在调整自己的路线,有时候还要改编排,刚才就是为了避开一个隐隐出现的水坑,新改了动作。

卓铮说她如履薄冰,是因为真的“薄”。

丛澜还是想clean。

六练的冰面她满场都晃悠过了,刚才等分时候,丛澜也抓紧时间在冰上几个区域都溜达了一遍。

不能说对角落了如指掌,但冰面的情况她大概清楚了。

可以跳,没问题。

她谨慎,但跳跃依然随心。

3Lz,3F3Lo,3A,这些她真的是,闭着眼睛都能跳。

镜头捕捉了最后的3A落冰瞬间,那个画面,让观者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