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1章 关家逆子大结局(十三)(第8/9页)

也是奇怪…

天生好动的他,唯独在读兵法时才能安静下来,就仿佛是置身一个全新的世界。可以说…段颎是为曹操军事理论打下了基础。

而将这理论演变为实践的是大汉另一个战神战争内行,官场外行的皇甫嵩,当然,这是后话。

可以说…在太学中,大到攻城战、谋略战、野外生存;

小到木工、砌房子、锻造…

甚至再小到箍桶、凿石头、砸铜盆、支锅凿、磨镜子、打铁…甚至还有医术、药理、乐理、乐器…

太学中,曹操学到的东西太多、太多、太多了——

甚至他在太学中见到了大汉经神——郑玄。

他认识的亦师亦友的前辈、教员,也是他后来任议郎时的上级——蔡邕!

何顒给他的太学毕业卸下评语…

太多…太多…

除了那些为世人所知的,这些鲜有人提及的太多、太多了——

终于…

这一个个画面愈发的具象。

白绫在曹操的脖颈上,那窒息感,仿佛将他带到了严冬。

这是一段多么辉煌的人生旅程,窒息下的曹操,双目充血的曹操,尤是看着窗口射进寒月的冷辉,火盆里跳动着噼啪作响的火苗,这样的长夜,有大量的时间,让他在记忆里搜索。

扶祖父棺柩回乡路上的飞雪——

开满谯郡的紫色泡桐花——

奔跑在阳光下的洛阳大街小巷,招猫斗狗的无知岁月——

大学入学哪天的祭祀仪式——

学习驾驶马车,连人带车全部落水——

攀爬城墙,重重地摔下去——

“百工”课上的种种失误——

毕业表演时,车轮突然非去——

洛阳北部尉,坐在那三条腿的椅子上,让他仰面摔倒;

顿丘黄河决口,百姓对天绝望的嚎哭;

他曹操和数百名乡人堵在决口浪涛里;

战场上挖坑埋葬无数无辜受到杀戮的百姓;

太学独木桥边雕刻在石头上的八个大字;

桥玄在独木桥上跟他说的话;

郑玄来太学时,全体师生下跪;

蔡邕抚琴——

段颎站在城头指挥演戏;

许劭的月旦评——

何顒给他的毕业状游写下评语——

济南国一座座被推倒的活人祠庙,百姓拍手称快——

济北老百姓沿黄河南岸将他的船送出数十里——

讨伐黄巾,从冀州回军路上的大雪纷飞——

顿丘城内和百姓一起在月光下的换乐——

数次给皇甫嵩下跪——

父亲讲述他不得已贪腐经历时的哭泣——

皇帝犒军时,一把握住他满是冻疮和血口的手,领他顿觉温暖…

自此…

曹操走完了他那“忠于汉室”的青年岁月。

这…便是他的初心。

便是他会渴望在墓碑上刻上“汉征西将军曹操之墓”的初衷与使命。

但终归,天下不是他一手创立,也不能按照他想要的方法发展,他用少年、青年、壮年的前半成,都尝试着做一个“忠汉之人”,做一个治世之能臣。

可…他陷入的却是屡次罢黜、无官可做,无世可救的怪圈,陷入了一次比一次更大的绝望。

他所能做的…唯是继承,无论好的、坏的,还是不公平的,不合理的…他似乎只能继承?

不…

还有一条路,那就是“打破”!

打破这混乱的旧纲常,按照他想要的方式,建立一套全新的社会体系。

可糟糕的是,他需要面临的是一个国不是国,家不是家的混乱时代。

幸运的是,他以大魏的建立去拯救大汉帝国,消除不好的,打击坏的,建立公平、理想的大同社会…

放眼这天下,放眼前后五百年?又有谁有这样的机会?

从这里看,从这里想…

他这一辈子值得了!

值得了!

唯独遗憾的,只是他用一种黑暗的方式去践行他的初衷。

——“吾…”

那白绫上嘶哑的声音响起。

后面的字眼更加嘶哑…

——“愿尽吾之毕生…成…成…”

这是窒息下最后的呢喃。

是属于魏王临别的寄语。

——“成帝之辅弼,国…国之栋梁!”

不忘初心…

曹操的这一死,践行的是他的初心,是他前半生的使命,也是他这一世的终点。

——吾愿尽吾之毕生,成帝之辅弼,国之栋梁!

若他这一辈子…

只有前半生,那该多好?

若他这一辈子,只用前半生去践行,那…那或许后世就不会再有那么多的键盘史学家去喋喋不休、争论不止…

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人对他的功过是非去歌颂,去锐评,去悼念,去惋惜,去痛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