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1章 西征英雄(第2/5页)

他相信国师不是因为个人原因,因为国师对自己的儿子李泰,很是欣赏,就像是欣赏燕王李恪一样。

他问出了那句话,满是疑惑,“国师,为什么?”

国师是如何说的呢?

那一日灵天阁中的阳光正好,照的殿中暖洋洋,亮堂堂的,国师温声对自己道:“我和天子你相识多年,你有莫大的功绩,让天下的百姓都安居乐业,你这样的人,应该有一个好结局。

你和你的父亲、兄弟间爆发了巨大的冲突,我相信你不会想要你儿子间依旧如此。

魏王李泰,很有才华,但心狠手辣,威胁到他地位的全部都会铲除,尤其是他和燕王李恪、太子承乾,都有仇。

如果他未来成为天子,会不会破坏诸王外封的格局?

如果他召回太子承乾和燕王李恪,二王该如何做?

是当场造反,让诸王外封的格局二代而亡,还是太子承乾、燕王李恪回来之后,死于深宫。

从皇室小家,到社稷大家,不让他上位,都是好事。

天子,你说呢?”

国师永远尽在掌握,他的言语温和,殿中温暖,但李世民却只觉自己置身于冰川,他的眼前没有太阳,而是凛凛寒风。

他见到大火烧尽了宫室,他见到承乾倒在宫中,手中持着剑,脸上满是愤怒的大吼着,“李泰,来生我一定要杀死你。”

而后是赤红鲜艳的血,承乾死在乱箭之中。

恪儿呢?

他英武果断,会率领着漠北的骑兵南向而至,最后被李绩,或者哪一个将军,杀死在大漠之上。

李世民回过神来,他望着笑吟吟看着自己的国师,苦涩着再次说出那句话:“国师,您的预料出过错吗?”

洛苏不说话,不二错是顶级的王佐之才,但洛苏就连一错也不曾有。

回到太极殿上,李世民收回了落在李泰身上的视线,就好像没有看到那期盼的眼神一般。

“承乾,当初恪儿去往漠北守卫边境的时候,漠北已经臣服我大唐,而且距离我大唐两三千里,尚且不算远,朕赐予他一万两千户子民,称为燕王十二部。

现在你要到五千里外去开拓,而且都是未知的蛮荒迷雾之地,朕不知道你此生是否还能回来。

朕赐予你粮草二十万石,战马十万匹,驮马十万,牛羊三十万,作为你一路行军以及日后建国所需,就算那些地方可以种地,但前期过去没有建城的时候,你恐怕是要游牧了。

大唐制式甲胄三万套,大唐制式弓弩、武器十万套,再给你箭矢三十万支。

各类工匠、僧侣、道士、医者、士人五千人。

从河北、并州、关中共计调两万户汉人,再从幽州、安北大都护府的突厥、铁勒、契丹等部,调两万户番民给你。

如果你真的能站得住脚跟,朕再给你送汉民过去,如同燕国旧事。”

天子每一句话出口,都让户部、兵部、工部、理藩院、枢密院的长官脸上一颤,实在是太手笔了,比当初燕王出塞,大手笔了太多太多。

太阳之下的国度中,只有现在鼎盛的大唐能拿得出来这么多东西。

这其中最不值钱的是粮草,最值钱的是马匹。

这一下几乎将大唐四分之一的马匹都拿了出来。

两万户汉人、两万户番民合计四万户,二十多万人,如果不是在路上养活不了,李世民都想直接塞给李承乾十万户人口。

这不仅仅是他对李承乾的亏欠,同样也是洛苏的要求,用各种手段往边疆移民,改变人口比例。

这些年中原各州县的监牢都比较空,就是因为基本上都被迁徙到了边疆。

这便是洛苏的策略“番民内迁向南,汉民外迁向北”,即把归顺大唐的北境番民迁徙到西南,把中原的汉民往边境迁徙。

这不是大规模的迁徙,而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从燕王守北到现在,漠北已经迁徙过去了大约二十万人,形成了大量汉人游牧武装集团。

有的汉人武装集团已经强势到,需要李恪给予官职笼络的地步,可以说发展的极快。

少数汉人过去会被同化,但大量汉人抱团过去,就会相互改变。

就算日后必然变成游牧,但那也是懂得圣贤经典和知晓出身的游牧,不过如同过去那些年一样被同化。

李承乾深深跪倒在地上啜泣着,“儿子日后不能在父亲身边侍奉,不能为母亲祭奠,是儿子不孝,儿子希望能够带走母亲的神位,日日祭祀。”

提起长孙皇后,李世民也想要流下泪,再次摸摸他的头,不住道:“好孩子,朕马上就让人制作灵位。”

这父慈子孝的一幕,让殿中群臣都感觉很是复杂,过去父子间时常冲突,结果现在太子之位废黜的日子,竟然真的让人感受到了父子之情,这般可真是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天家亲情,真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