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张煌言作为水师大将, 自然深谙水性,当于谦赶到的时候,他已经跳下湖将屈原捞了上来。

王勃见屈原一身衣衫尽皆湿透, 犹在淅淅沥沥地滴水,忙把人迎到一旁坐下,无比关切地问:“屈子何以如此?车到山前必有路, 有甚想不开之事值得跳河!”

早有侍从送上新衣与热茶, 王勃给屈原倒了一杯,自己也捧一杯在手中。

旋即, 王勃便将先前听来的一番「热爱生命, 积极生活」的大道理,原封不动地转述给屈原, 讲了整整一个半时辰。

于谦:“……”

张煌言:“……”

这一幕好生眼熟!

王勃滔滔不绝地从头说到尾,屈原始终没能找到插话的机会,好容易等到他说累了,才徐徐道一声:“我没打算投水,原本只是在观察水边风物作诗。”

王勃一口气没接上来, 瞪大眼看他, 只听屈原又道:“因你忽然出现,我脚一滑, 这才掉了下去。”

王勃抬手捂住额头, 脸涨得通红,说不出话来。

合着还是他担心错了,任谁看到屈原站在水边,能不为此狠狠捏一把汗啊!

“多谢阁下美意”, 屈原高冠广袖, 襟簪兰草, 佩剑上的美玉在风中震荡出清脆的声响,从容地补充道,“在下铭感五内。”

王勃:就挺突然的,还有一点委屈。

他不放心地问道:“先生当真无弃世之意,并非蒙我?”

“并无”,屈原摇头,“方才我寻到李易安,向她请教书院建设之法,准备回去建立一所学校讲学。”

他现在已然经历了好些年的流放,殷忧愁悴、彷徨山泽,颇有些呵壁问天的愤懑之意,对楚国的前途与未来更是忧心不已。

然而,在天幕降世之后,随着关于后世史料的大量披露,屈原很快就意识到了一点——

楚国必亡。

秦、楚之间存在着山海一般的力量鸿沟,武安君白起铁蹄纵横千里踏破郢都,乃是必然中的必然,天下注定要在秦国手中归于统一。

这种改朝换代的洪流大势并非他一人所能阻挡,更不是提前知道了未来就能更改的。

那么,摆在屈原面前的其实只剩两条路。

一是抱石沉沙,与国同亡,二是存活下去,开设书院,以一个传承者的身份,尽可能地在华夏大地留下楚文化的印记。

他选择了后一种。

国亡可矣,然而只要楚国的文学、文字、文化还在,一点星火不灭,那么楚国就不算是真正的消亡。

张煌言听得肃然起敬,赞叹道:“了不得,为保存火光扶危济困,这是一条很艰难的路。”

屈原告诉他:“也不只是我一个人这么想的,李易安身边围了不少人,方才我就认识了一位唐哀帝时期的司空图,他准备在本乡中条山建书院,邀我得空时前往唐末一行。”

“有不少大唐诗人都答应了他,说是会空出一段时间过去讲课。”

像唐哀帝这种情况,国势滞重至此,到此已经全然无力回天。

司空图听闻朱温弑帝的消息,本想自杀殉国。

然而听说众多典籍被焚、许多文人遭到迫害,心中止不住一阵哀戚怆然,最终还是走上了开创书院、传道授业之路。

“大唐诗人都答应了?”王勃惊讶道,“我怎么不知道这事。”

他心情十分不佳,觉得自己一点排面都没得,直接就被遗忘了。

屈原:“……”

你拉着我讲了这么久的热爱生命,你能知道才怪!

王勃也想到这一点,面上颇有些讪讪,强行转移话题道:“我瞧白行简就不会被邀请,司空图一定担心他带坏了学生。”

张煌言听到此处,也是难免摇头。

真不知是谁把白行简送进来的,而且现在还和冯梦龙碰面了,真可谓一见如故,无话不谈。

听说冯梦龙受他的启发,打算写一本全新的《情史》,万朝又有不少幸运儿要遭殃。

山间春光明媚,绿草如茵,张煌言转头一看,正了神色,盛情邀请屈原和他们一道观光。

屈原本无要事,欣然同意。

未料张煌言掏出魔法锦囊,提溜着晃荡两下,从里面倒出了数辆初级自行车:

“此物是由罗马帝国送来的珍藏达芬奇图纸制作而成,颇为方便快捷,我们何不骑上它一起游览,想来定能成为山间的一道□□!”

屈原:“……”

王勃:“……”

我看你是存心为难我胖虎. jpg

二人面面相觑一阵,正要推辞,忽觉一阵狂风陡起,吹得鬓发一齐向后飘动,定睛一看,于谦已骑上自行车一路飞驰下山,快得只见残影。

不是,方才什么东西飞过去了?

张煌言微微一愣,这,他还没有讲自行车的使用技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