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早恋与屠格涅夫(第3/4页)

陈长宁差不多是在这个时间点敲响了她的房门。

“请进。”祝年年说完这两个字,陈长宁立刻推门而入,并且很快从里面关上了门。

祝年年见他手上拿着一本书。他在门口,先是环视了一遍陈静安的房间,随后目光直接落在**,径直朝床迈过去,突然又停住,拐去房间另一侧与书桌相对的五斗柜。

他站在柜子旁,整个人高出五斗柜好大一截。春天的晚上,气温降低,他穿着灰色长袖运动款睡衣,刚洗完的头发擦得干净利落,略带湿迹,一如头发下的脸,白净而秀气。陈静安房间的顶灯不亮,大约灯罩用了太久,光有些昏暗。他哪怕就那样清清爽爽地站在那儿不动,也不说话,对祝年年来说,也是巨大的压力。

夜,是暧昧的,人的情绪敏感而纤细,经不起丝毫风吹草动。今天这一晚,她把陈家人见了个完全,似乎是因为这一层,她在陈家生活才终于找到实感。她甚至开始想象,万一以后都换不回去,她要怎样在这个家庭里生活。

在陈长宁的逼视下,祝年年强迫自己转回到书桌前,轻声问:“有,有什么事吗?”

“这本书,”身后陈长宁说,“屠格涅夫的中篇小说集,借你。”随着他话音结束,祝年年听到书本被放在柜面的声音。

她又好奇地转过身去看他:“为什么?”

“你不是要学习写作技巧?”

“可是你,你不是认为,屠格涅夫的作品不适合用来学习吗?”

“哦?”陈长宁左手手肘放上柜面,整个人以一个悠闲散漫的姿势斜靠在上面,“我什么时候这么认为了?”

“就……”祝年年下意识地感到紧张,低着头捋头发,意识到自己没有长发可捋的同时,她也意识到自己现在是陈静安。她想起傍晚时分,陈静安,真正的陈静安,在陈长宁房间门口和陈长宁的那番关于物理知识的对话。她始终在旁聆听观察,自然而然注意到陈长宁的反应——他看陈静安的目光那样专注,饶有兴味,还包含着一丝不加掩饰的欣赏。她很羡慕。她想,她也得那样轻松,那样自如,那样赢得他的注视。心念转到这里,她的话也在不觉中脱口而出:“就昨天晚上,我去你房间看书,你好像,对我的说法不太赞同。”祝年年想试着那样做——像陈静安那样做。

“啊,我想起来了。”陈长宁微微一笑,“你当时说,你想了解俄国作家。我那一排书里,有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应该还有契诃夫,你要不要都去拿来看看?”

“都可以……看吗?”

“当然。不过,你要给我一个理由。”

“什么理由?”

“证明你不是三分钟热度,你真的提前做过功课的理由。”

“怎么证明?”

“你能从我的藏书里挑中屠格涅夫,想必对他有一些基本的了解,我想听听看。”陈长宁脸色轻松地问。

他的轻松状态使祝年年受了影响,想着自己的身份也许不再被他怀疑,而她又太想在他面前有好的表现,于是渐渐放松下来,交谈因而慢慢开始顺畅。只是因为面对他的压力还在,说话还有些结巴:“是做过基本了解,只有一点点。”其实不止一点点,她读过屠格涅夫,并且很喜欢他。

“比如呢?”

“知道他的出身,他成书作品的大概年代,当时俄国的社会状况,他不同时期作品的风格,加上一些,个人生活。”

陈长宁静静听完,神色间透露出思索意味:“这不止一点点了吧?”

祝年年脸红:“还好。”

“当时俄国的社会状况,以这一点来看,你觉得对屠格涅夫的作品主要会有什么影响呢?”

“啊,”祝年年没想到问题还要继续深入,而这确实是她擅长的领域,遂稍整理了思路,“屠格涅夫本人出身是地主阶级,特权阶层。按理说,俄国当时被罗曼诺夫王朝把持了两百多年,农奴制是根深蒂固的,这种根深蒂固,应该不只是社会制度、社会生活方面,还包括当时俄国各个阶层人的思想、意志。特权阶层生来就拥有特权,很难跨越阶层去思考的。可是屠格涅夫,他在很早的时候,就体现出超出自己阶层的、个人思想上的、反叛的先进性,比如他在二十多岁就爱上女仆。啊,对了,就是你那篇《初恋》。”

祝年年兴奋状态下忽然拔高的语调,一下子让她本人和对面五斗柜前站着的人都有些意外。

察觉到这点,祝年年瞬间低下头:“大概就是这些。现实主义作家的过人之处,往往就体现在这些方面,超越自身阶级和时代的先进性上吧。”

“很完整。”陈长宁站直身体,对上祝年年刚抬起的视线,拍了拍五斗柜上的中篇小说集,“确认下,你还需要这本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