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方喜又见愁(第3/5页)

“我?什么路?”平三戈这次真愣了,莫非江湖真有奇人,一眼就看出他根骨上乘?

噢,不对,应该贼骨绝佳。

布狄嘿嘿笑着,喜出望外地给平三戈答案了:

“贼能给你指的路,只有一条:贼路。”

……………………………………

……………………………………

“他们现在在什么地方?”孙韶霜问。

“西荆镇一带。”贝琳盯着电脑上一个闪烁的红点。

“应该是古风城的籍贯地吧,最早的警务记载,好像叫铁炉村,名字很奇特。”孙韶霜道。

“对,据镇派出所给的反馈消息,古风城偏瘫以后,服刑地联系地方,家里没什么人了,是村委出面给安顿在一家乡下自办的养老院里,严格说算不上养老院,没有注册也没有什么资质,不过现在乡下空巢老人多,这种民间自办的也不少。”贝琳道。

“那就对了,这个贼娃子还知道念旧,不容易啊。”孙韶霜道。

“好像还真是,古风城一生收徒无数,害人不浅,但自被捕而且因病致残以后,身边基本没人了,镇派出所反映,他有个儿子,但这个儿子早年就迁走了……好像不叫布狄。那布狄应该是,他的关门弟子吧?”贝琳狐疑道。

“错不了,能把布狄这号脑瓜不灵光的练成大眼贼,估计也只有贼王能办到。”孙韶霜道,又关切地问了句:“其他仨呢?”

“还没找着,只能查到陈俊,也就是绰号导演的这位,他干过婚庆司仪,都叫他导演,在雁塔路一带小有名气。”贝琳道。

“密切监视,这几个人作案天马行空,很难琢磨,和普通的扒手不一样,更深层的东西,得从他们这类人身上刨。”孙韶霜道。

两人讨论着案情,开车的周宜龙发现,刚刚露面的贝琳,似乎要比他清楚得多,对于整个地下江湖像长安的基层民警一样,好多嫌疑人的绰号都耳熟能详,不像他,有时候把人名和绰号根本对不上。

此行是去长安市治安总队,昨晚抓到了销赃嫌疑人连夜突审,据说收获颇丰,但这个让总队都意外兴奋的收获,仿佛孙教授根本不在意一样,一路上和贝琳讨论的,尽是与此不相干的内容,焦点似乎还集中在那个已经淡出警方视野已经数年之久的人身上。

他叫古风城,绰号桥爷,因在三里桥一带混迹而得名,是公安系统十年前严打的重点目标之一,最风光的时候,他带的团伙跨了几省作案,被道上誉为“西北贼王”,被捕后光他的旧案就查了两年之久才判决。而因为扒窃被判处极刑的嫌疑人,他也创了一个特例。

讨论间,心里一直揣着疑惑的周宜龙憋不住了,他插了句嘴道着:“孙教授,我有个问题,能请教吗?”

教授喜欢讨论,警察学院的和基层队伍还有区别的,后座孙韶霜和霭道:“你的耐心比我想像中要好,有什么疑问?”

“我是觉得……是不是我们有点南辕北辙了?”周宜龙大胆道。

“详细点。”孙韶霜道,一旁坐着贝琳也好奇看着他,这个给了周宜龙更大的勇气,他直道着:“桥爷古风城再厉害,也已是风烛残年,他昔日的团伙早就四零五散,正常人都是人走茶凉,何况犯罪团伙,盯着这一条线,我看不出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嗯,继续,把你的疑问都说出来。”孙韶霜道。

“布狄这一条线虽然特殊点,但把长安整个反扒行动比起来,又显得有点小了,那些大大小小的团伙那个也不比他们差,我觉得当务之急,应该是着重解决窑村‘贼村’的突出社会问题,造成一个声势,然后以我们的PCI体貌识别系统为依托,从严从重从快打击一批类似犯罪分子,进而扭转整个社会风气。”周宜龙道。

“有具体点的想法吗?”孙韶霜又问。

“比如像昨天贝警官这样,顺藤摸瓜找到贼巢,在掌握大量证据的基础上,可以钉住一批扒窃嫌疑人,推而广之,只要我们端掉几个这样的团伙,其销赃链我想挖出来并不难,总不能所有扒窃嫌疑人都守口如瓶吧?”周宜龙道。

贝琳眨着大眼睛看了周宜龙一眼,恰恰被周宜龙瞄到了,年轻气盛的他能得到这么一瞥,免不了让他心里暗喜,却不料贝琳回头对孙韶霜道着:“教授,他是您带的那届新生?”

“呵呵,应届的,留校了,这次带他来熟悉一下基层情况,免得将来站在讲台上纸上谈兵。”孙韶霜笑道。

话味不对,周宜龙好奇问着:“教授,哪儿错了?”

“哪儿都没有错,放在讲台上是完全正确的。但要换环境,理论可能就要在不同的实践中水土不服了,很快就有答案的,你真觉得凭着销赃嫌疑人供述,就可能顺藤摸瓜反查回来?”孙韶霜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