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无心插柳(第2/6页)

江知与看谢星珩双眸明亮,笑意灿灿,思及最近夫夫俩的努力,泪珠止不住的往下滚落。

他不知道这件事还有没有希望,但谢星珩说:“你别怕,别人不给你的东西,我给你。”

江知与停下脚步,侧目看他。

他视线朦胧,看不清谢星珩的样子。眼前人被月光照着,身影明明暗暗,分明是蒙蒙不清晰的,又像定海神针一般,让他很有安全感。

江知与伸手抱他,眼泪还在流淌。

他说不清什么情绪,这会儿谈不上难过、憋闷,也不算害怕。他就是想哭,感觉好累,又感觉心里满满胀胀的。

他一直以来都太紧绷了,因为有目标,再怎么培养人才来帮忙,都无法拥有松弛感。他想要多做一些事,怕最后结算时,就差那么一点点的功勋,就能拿到奖励。

今晚哭一场,他反而能畅快的笑一笑。

夫夫俩在外面,见到巡夜的人,才往回走。

情绪浓时没察觉,回来才感觉手痒脸痒,被蚊子叮咬了几个包。

江知与拿药膏涂抹,洗澡时把药膏洗掉了。

这事莫名戳中他的笑点,他笑了好一阵。

饭后这阵的情绪释放,让他睡得很沉。

次日清早,谢星珩没叫醒他,自己起早,捎带上三个孩子,在外头买了包子、卷饼,先把两个小的送到顾家,再把谢川送到国子监,他踩点到翰林院画卯。

向坤的事结束,谢星珩也沉寂下来。

他不搞事情,但要做点别的,为存身立命做准备。

顾慎行在编写《手工业技术大全》,是根据谢星珩写的商务令延伸折子内容来做整理。

另外朝廷会有统计,将其他技术汇总过来。

这本书的编写,谢星珩是挂名,不用他参与。

挂名还在保密之中,说等发行时,再把他的名字加上。

他懂的。商务令里有农作物、其他物品加工,从朝廷往下推广,各地再去实施,直到变现,都需要时间。

他扬名,也需要时间。

谢星珩拿了一堆书过来找灵感,还把顾慎行编写的教育课本拿来看,定了一个小目标和一个大目标。

小目标是编写寓言故事,大目标是编写字典。

字典不用跟《新华字典》一样全,他把拼音写上,初版就把常用字录入。

再做一个拼音版本的寓言故事,包含几个经典寓言,比如愚公移山、掩耳盗铃等。

他执行力强,确定一件事,就在桌上书写计划,将优缺点摆出来,确认可行性,然后列出优先级,决定先搞字典,编写《大启字典》。

一个皇帝的功绩,文成武治都要有。

文化层面的突破,同样能名留青史。

谢星珩自认不是圣人,无法为这个时代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只能拾人牙慧,以此取巧。

他当天就把拼音列表写出来,单独整理成册。隔天开始,往相应的拼音后边添加文字。

这过程里,他看见某个字、某个词,来了灵感,会转头去写写寓言故事。

翰林院的节奏很慢,若没有勾心斗角往上攀登的想法,一坐坐几年都没人管。反正大家都忙着做学问。

因在做正事,谢星珩也懒得想法子出错。

他成天这里缠着人,那里缠着人,叫翰林院的学士们,来学学拼音,试着推广,都不够惹人烦的。

而江知与收拾好心情,去融入京城的生活,闲暇时间,跟着苏冉去参加些花会、茶会。

他有常夫人夸赞,常家的几个媳妇夫郎对他亲近,苏冉这头,又把苏家姐姐叫上了,虽来京城的时日浅,家族无背景,夫君官职小,在后宅的社交上,整体没受大委屈。

江知与在生意上,适当放权,比如常家的两间商铺,他做什么事,都会带着常家的掌柜一起,时不时开个会,教他们一些新理念,跟他们说说经商之道。

糖厂需要的办公地点、临时落脚点、仓库,他在今年的软糖售卖结束后,拿货款买了座宅子。过了中秋节,就开始修整,年底前完工。

年底又有年礼的船队抵达京城。

这回的年礼,经过谢星珩送信训斥,有了效果。各家商户,心意到了就行,他们能在丰州把家守好,谢星珩就满意了。

所以这回的年礼,多数是丰州县的特产。再有一些家书。

与这些家书一起送来的,还有南地的信件。

江致微给他们也写了一封信,说说津口县的变化,再讲讲他和卫泽的现状,聊聊孩子。

另外捎带了一封折子,委托谢星珩帮忙呈交。是县城发展的折子。里头写着酒厂建设。

谢星珩看完忍不住笑,当天拿着些家常特产,还有五坛新酿的果酒,去沈家串门,给沈钦言看。

沈钦言摇摇头:“你这兄弟要科举了?”

谢星珩应是:“终究不是正经的官路子,有点上进心都得往上考一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