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章 天下(大结局)

大夏确实是不缺银子了,不算西洋“上贡”给天朝的银子。

就说这几年越发发达的海贸,市舶司已经将解送税银的次数从原先的一年两次,改成了一年四次。

没办法,一年数千万两税银,装银子的船都能把运河彻底给堵了。

户部尚书文廉走路都带着潇洒的风,虽然还改不了动不动去宫中薅羊毛的老传统,但文少保说了,户部有钱,任性!

元祐十七年的正旦大朝,遵太子令旨,内阁共议,大夏彻底取消普通农人的(民籍十亩以下农户)农税、废除民役。

同时诏令天下,朝廷当以民为先,用十年时间,逐步推广农田补贴政策,劝课农桑。

此诏下,自先秦以来,长达两千年的农税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天下沸腾。

民间将元祐十七年的正旦大朝称为圣日,意为圣朝名君贤臣,天下皆安乐。

京畿百姓陆陆续续涌向了京城,秩序井然的来到皇城外,朝宫城叩拜。

大夏门外的先烈词以及先贤阁香火鼎盛,每日都有无数人来祭拜先贤先烈,将历代贤臣、历朝先烈当成了他们的保护神,祭拜上香。

几乎被神话的先帝又一次被百姓加了尊号,尊号长的贾琏都记不住。

只知道,已经有大批的百姓在向朝廷上书,说他们要在京城为先帝建造一尊圣象,要与皇极殿等高的那种。

“国朝的百姓是质朴的,但人心不可能永远质朴,所以老夫才会将思想的真正革新,放在民间。”

这是贾琮第十一次听到周老爷子说这句话了,每一次都会有不同的感触。

人心易变,贾琮对这句话极为认同。

但有一点不会变,只要朝廷能给予百姓安稳安乐有奔头的生活,这人心的变化再大,他也不会去想着打破这份安稳安乐。

利益与道德的双向奔赴,才能驱使人心向善,更加忠诚于自己的祖国。

仓禀足而知礼节,老祖宗早就说过这句话了。

而且这句话,从古至今都是真理。

“老大人说的,晚辈自然是认同的。但在晚辈心里,唯有不断的去创造财富,让老百姓过上更加安稳富足的生活,才能让人们遵守忠孝仁义之德。故而,晚辈更趋向于强化国朝官吏的思想建设……”

周炯没有反驳贾琮的话,只是笑了笑。

理念或许有偏差,但大方向是没有区别的。

法制与德治,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一个是针对百姓,一个是针对朝廷官吏,不妨两人一人顾一头,先试一试再说。

“那行,咱们走齐头并进,看看能不能将这件事做成了。”

这是一桩足以耗尽两人精力的百年大计,贾琮每日从周家离开时,只觉得甚为疲惫。

也不知周老爷子到底是怎么练的,感觉精神头比他这个壮小伙子还要好。

就这样,一老一少的革新大计整整忙活了八九个月,这才刚刚起了个头。

当圣驾即将回京的消息传到耳中时,贾琮这才从故纸堆中拔出了脑袋,迷茫的看向站在他眼前的小内侍。

“侯爷,小爷传您即刻入宫,皇爷的御驾,已经快到通州城了。”

……

出海近三年,过足了御驾亲征的瘾,皇帝老爷终于舍得从海外回来了。

龙舟停靠在京城南火车站时,四处的彩旗以及密密麻麻的人影,差点让皇帝老爷以为自己走错了地方。

“恭迎天可汗陛下凯旋归京!”

“恭迎天可汗陛下凯旋归京!”

“恭迎天可汗陛下凯旋归京!”

“圣天子万岁、万岁、万万岁!”

“陛下万年,大夏万年!”

欢呼声震天,皇帝老爷的片刻的发愣后,自豪感瞬间填满了胸腔。

他抬起了右手,重重砸在了他的胸膛处。

“朕回来了!”

“大夏万年!”

“万年!万年!万年!”

齐声的高呼,似乎让整座京城都在微微颤抖。

那些外族的客商,哪里见过如此强盛的国度。

当他们看到这位天朝的皇帝竟然如此受百姓的拥戴,他们的内心是震惊的,是恐惧的。

特别是随同朝臣来火车站迎接圣驾的西洋诸国使臣,原本藏在心底的小心思,这会是半点都不敢显露,生怕一个不小心,被成千上万的百姓给踩死。

民心齐,山河移!

“儿臣拜见父皇,父皇勇武,万里拓疆,远超历代先王!”

刘弘的眼中含泪,既有父子重逢的喜悦,也不乏解脱的轻松感。

贾琮享受着他老子搓脑瓜的温暖,在看到刘弘眼中流露出的轻伤后,为这个傻四哥默哀。

开什么玩笑?

真以为皇帝老爷回京你就能轻松了?瞧着吧,皇帝老爷肯定会远途归来,身染“重疾”,回后宫好好静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