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日军的舆论战(第3/3页)

当金陵沦陷之后,日军在金陵城内大肆屠杀中国人,满街尸体、血红的场景,断壁残垣,与他们所想的地狱场景如出一辙。

他们穷其一生都在追求的东西,竟然在金陵实现。

他们用犀利的文字和充分的证据,描绘他们在金陵城内见识到的‘地狱’的场景,他们把关于地狱的描写,生动的记录在日记之中,还出现在他们寄给朋友、亲人的信件,以及寄到上级的报告之中。

这些信件和报告经过多次复制和打印,经过媒体报道,在国外也掀起一阵波浪。

而这些内容,都是没有任何署名的。

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的成员们相当清楚,如若是被日军发现他们把金陵城内发生的事情,以信件的方式传递出去,势必会遭到日军的报复和驱逐,所以他们在寄给家中的信件以及报告上,都恳请收件人不要透露他们的名字和信息。

马吉牧师在给家人的信中写道:“请勿务必谨慎处理这封信,一旦将它发表,我们可能会被驱除出金陵,这对金陵的中国人来说,将会是一场灾难。”

安全区之所以能够维持正常运转,基本都是依靠着这些国际委员会成员的身份,日本人忌惮他们的身份,加上其他国家的间接干预,这个安全区才存在。

不敢想象,如果这些人被日本人驱逐,那么安全区里的中国难民将会遭到何种的对待。

怕是会像遭到屠杀的金陵城平民一样。

日军的严防死守固然有用,终究有不少记者记录的东西被日军搜走,但也并非是所有。

这其中就包括乔治·菲奇的日记,是最先被带出金陵,并在沪上引起‘轰动’,这篇日记和其他人的故事,很快就刊登在《时代周刊》、《读者文摘》和《远东》等主流杂志上,激起广大美国读者的愤慨。

日记中记录的故事,还被一些著作收录。

日记虽然成功发表,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相对于日军的大手笔,加上美方的帮助,他们反击的力度就小好呢多。

不出所料,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的报告引起不少美方民众的质疑。

尤其是当一篇《金陵劫难》的文章刊登在《读者文摘》上后,一位订阅者给编辑写信,他说:“真是不可思议,你们居然相信这种东西,这明显是拙劣的宣传,让人不禁想到上次战争期间向公众灌输的虚假消息。”

其他订阅者也有类似的评论,多数为对这篇文章的真实性提出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