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周

旅行结束的时候,伤伤感情谈谈钱吧|全职爸爸第四十七周工作报告

三月,再次回到新西兰,已是这个国家的秋天。

小陈的表弟又来奥克兰机场接我们了,我想他的亲戚一开始可能还挺雀跃,祖国来人了,1月份接一次,2月份南岛回来又接一次,接到第三次,大家都有点疲惫,只好聊聊天气,哟,新西兰的秋天,还挺干燥啊。

网络上不停有人问我,出去玩这么久,到底要花多少钱?

实际上在小陈第一次跟我报销机票费时,我顺嘴吐露出了真实的想法:这么贵啊?不如别去了吧,春节待在家也挺好的……

从那以后,小陈就掌握了报价的艺术,先轻描淡写,再重拳出击。比如制定去汤加的行程时,我问贵吗?他说,不贵啊,来回机票就一千块吧一个人。那太便宜了,我没放在心上,一口答应说,去吧去吧。这是去不发达国家的好处,汤加有点像国内的小县城,市场上买什么都是按袋卖,一袋苹果三块钱,一袋橘子三块钱,一串香蕉,还是三块钱。去城里最高级的咖啡馆坐着,一盘意面二十。

即使乘以三的汇率,依然让人过得非常踏实。终于摆脱了新西兰花钱如流水的生活,那是无比轻松自在的一周,离开汤加时,我说我们在这里一个礼拜,也就花了几千块人民币吧?小陈把视线望向远方,开始一项项列举:不止,不止,租房快四千,租车三千多,取了三千块,还有机票就七八千了。

啥?不是一千块一个人吗?

那是单程。单程也要一千五呢。

我沉默不语,内心开始流血。人跟人真的很不一样,我喜欢生活先苦后甜,哥们就喜欢先甜后苦,先用幻觉把人迷晕,全玩完了才开始展示残酷淋漓的真相。上次在皇后镇报名跳伞,我就上了他的当,他当时也说,一千块多点。

到底多多少?

一千七百五。

对我来说,那是两千块钱,但对小陈来说,那就是一千块钱。

生活啊,处处都是谈不拢的价值观。

一想到在汤加这么朴素,落后的地方,噌噌噌花了这么多钱,心情很复杂,脸色也很不好看。汤加开超市的福建人,雇佣当地人打工,一星期才给三百人民币,可想而知人均消费多低。

斐济的花销更大了,印度司机等在门口,张嘴就说去酒店要85斐济币。想当年老子穷游的时候,总要跟司机侃侃价,小陈坐上车,告诉我:不贵的,很远呢。

……

到酒店,发现省钱根本是徒劳一场,那是一个远离市区的五星酒店,三天所有消费都需要在酒店进行。落座吃饭的时候,很怀念汤加,怀念那些难吃但是便宜的食物。仔细想想,这里跟国内五星酒店比,还挺便宜。但毕竟玩了一个月,我非常焦虑,没有钱了,而且更棘手的是,助理老是在祖国叹息:啊呀,有个要参加活动的项目,可惜你不在。哎呀,有个品牌要拍照,可惜你不在。哎呀……

焦虑,一种关于生存的焦虑感,一点点蔓延开来。

夕阳西下,跟小陈漫步在晚霞绮丽的沙滩上,我开诚布公说:出来这么久了,确实花的钱也够多了,很多方面,最好还是不要那么奢侈吧。

小陈拿着酒店卖的20块一罐的可乐,笑得有点尴尬。

这天晚上,我们去吃了海鲜自助,发现五百块一个人的自助餐,还不如国内199一位内容多。我开始怀念祖国了,多么价廉物美的祖国啊,什么都便宜,什么都划算,只要不进行奢侈消费,几乎能在网上买到所有东西。儿子闹着要买纪念品店里的鸡蛋花,斐济人不管男女都插着一朵,我拿起那朵塑料花,发现竟敢售价20块。

别买了,傻瓜,这里买一朵,回家能买20朵呢。

小孩懵懵懂懂,小陈主动提出,他以后在吃饭上要省一点。

第二天,小陈舔着一个冰激凌说,他不吃饭了,不饿。

儿子说,我也一样,我吃冰激凌就饱了。

别胡扯了。

如是来了两顿,我终于忍无可忍,一坐到餐厅椅子上,不管不顾先点四个菜。一个狮子座,绝不允许这么寒酸地生活,更何况是在五星酒店。

我开始给自己做内心建设:那个谁谁,去墨西哥过海关罚了六千刀呢,够我们一家在路上花大半个月了。朋友老跟我说,你该买块劳力士。不如我就当买了一块劳力士,在路上丢了。或者买了几个名牌包,结果通通被猫抓了。这么一想,我开心了许多,啊,竟然有一种白白捡到旅行的感觉。

小陈变得格外贤良淑德,他开始用水壶灌机场的免费饮用水了,他禁止小孩再买纪念品,就算后者哭得跟狗一样伤心,为了节约粮食,小孩必须吃完饭才有冰激淋吃。好不容易去一趟塔纳,坐在酒店里,小陈第一次没为行程心动,他只选了火山,一个劲地强调,火山真的很贵,一千块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