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周

我们是不是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全职爸爸第三十八周工作报告

从市区开车回家,车行驶在高架上,小孩在后排睡着了,我和小陈在前排,脸色混杂着心事重重,愁容满面,五味杂陈……

你说,如果你现在还在上班,小孩让我妈他们带着随便玩,是不是会好一点?我对小陈说出这句话,明显有点后悔了,为什么要叫他回来当全职爸爸?大半年前他刚开始上任的时候,我们兴致勃勃,斗志昂扬,相信这样的安排对小孩是最好的。当时刚写第一期工作报告,好几个婆婆妈妈的人留言说:男人还是要出去工作,男人绝不适合带孩子……

我呸。

对这种过时的言论,我嗤之以鼻,更懒得反驳。

但是现在,事情有了巨大的不同。

周一的时候,幼儿园发回体检报告,说艾文的视力有问题,两只眼睛只有4.7,4.8,在他这个年纪,应该达到5.0才对。周二,向幼儿园请假,一家三口开车进城复查。

艾文从一台机器,换到另一台机器,来来回回爬上爬下,不下五台视力检查器。他还小,做视力检查的时候,一会用左手指方向,一会用右手指,但是大部分时间,他都说:看不见。医生一会叫他看远处的熊猫,一会叫他看近处像蚂蚁一样小的图形,最终,护士带着他出去,我和小陈坐在医生办公室,听他下结论:他还没近视,但是现在他的远视能力有问题,也就是说,他是近视高风险人群,一般人要到十八岁才达到的一个值,他已经快到了。

如果再不控制,他到一年级下学期就会是近视。

这么小就近视,那他将来一定会是高度近视吧?

医生点头,对啊,所以一定要控制起来了。

我看了小陈一眼,伊坐在旁边,垂着头,一声不吭。

这时候就像现场指认案犯一样,恨不得用手指着小陈大喊:凶手就是他!是他让我儿子天天都在看书做作业!

不不,我冷静了一会,跟医生探讨:别人家的小孩天天玩ipad,我儿子一天就用ipad上半小时课,别人怎么没事呢?

医生是个三十来岁的中年男子,微笑着说:那是别人家的孩子。他可能遗传了你的高度近视,你是高度近视吧?

这下轮到我低下了头,虽然还狡辩了一下,我小时候并不是近视,也是上了初中才近视的。

医生很客气,说:视力有两种因素,先天因素和环境因素,一般小孩不容易近视,但是你的小孩,因为先天视力有携带近视基因,再加上后天用眼习惯不好,就变成了高风险人群。

我更着急了:怎么办啊,如果他变成高度近视,将来风险很高吧。

医生又告诉我一个学界新发现:是呀,高度近视以前致盲率只排在眼科疾病里的第五六名,现在排到第一位了,人类太不珍惜自己的眼睛了。

那怎么办呢,他还没上小学,也不可能以后都不写作业吧?如果努力读书,以后就可能会瞎?

医生无奈地笑了下:这就是个取舍问题,我女儿上小学三年级,为了让她保护视力,我从不让她上任何补习班,成绩再差也不补。

小陈全程垂着头,如丧考妣一句话没说,听我和医生讨论高度近视到底会面临什么样的人生。

从9月开始,艾文几乎一直在忙着补课,为了补课,连运动都取消了,搬家后一次车都没骑过。医生再三强调,一直看近的东西就会这样,你得带他出去玩。不过有的小孩出去玩一会,眼睛就恢复了,有的要玩好长时间,近视的程度才会回去。

他下了一个诊断书:看iPad要少于20分钟,写作业不超过30分钟,保证每天1~2个小时的户外活动。实在不能出去玩,在家看看电视也好,电视放得远,超过两米,还可以帮助他恢复视力。

如果我妈这时候在现场,一定会把白眼翻出天际。她肯定会大骂我们:小朋友就是要玩的。

可小朋友也要上学啊。

当我在车上提出那个假设问题时,小陈没有反驳我,只回了一句:我不知道。

看得出来,他的职场自信已经被打击得奄奄一息。

忙来忙去兜兜转转,只有一所远在南汇的学校,打电话来说小孩表现不错,欢迎报考我校。夏天开了一个多小时车,去那里看过一次台风。我对那所学校万分不中意,本来住在松江就够边缘了,现在竟然要住到长江入海口去,跟被流放有什么区别?

住在那种地方,还有什么生活可言,我也不能真的一切都为了孩子吧?我也有自己的生活啊。跟小陈强烈抗议,但是他始终保持着一个想法:至少有一所学校了,不是吗?那个学校也挺好的。

他又约了几所学校,我再也不想听到这种消息了,内心非常澎湃:不然就让他上菜市场小学,也不会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