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6章 谁背刺谁(第3/4页)

内部没有任何风浪,网络上一路蔓延到传统媒体,再从鲜时光传到民间——安顺集团魏总让曾经帮助过的村民们给‘背刺’了。

同情魏涛的声音,指责村民的声音,还有一些分析事件的声音,这里也有高人存在,有些很浅显的道理,一旦进入了自身的障中,看不清看不明白。

“我通过很多人打听了,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确切的消息表明了兴隆乡和东顺乡,在规划拆迁的区域,他们这是在干什么,是哪个愚蠢的人带的头?”

“有一种规划模式,是依托现在的省道,建造城市外环路,目前天然居所在的区域,在环路之外,不在城市内部规划范围,如果真是这样,那这帮村民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吗?”

从始至终,魏涛没有动过硬的,你们不让我天然居开门,我就关门。

产业是我的,雇佣谁,似乎是我的权力吧。

除此之外,你们还有什么可说的,想要打官司,那就去告吧,我这边接着。

这种情况下,魏涛和安顺集团沉默了好几天,开始有一些人按耐不住了,又没有地方去说,只能结伴到安顺街一号门前,也不敢真的打扰,站在门口向内望,看到这里所有的工作一切照常,还有几个还试图到安顺街鲜时光去转一圈,陆江扛着铁锹,像是一个神经病人一样,弄了一把椅子,每天就在安顺街一坐,能看到安顺街口,也能看到鲜时光。

没人敢进来。

从闹事开始,陆江一家就从村里搬走了,房门一锁,院门一锁,陆江搬家的时候,谁也不敢出来看,他是不管那些,只要看到人,就是一顿骂,什么难听骂什么。

仗势欺人会被恶意解读,可如果是彼此之间的正常口舌矛盾引起的冲突呢?

陆江等着别人反驳他呢,恨不得所有的青壮男丁都出来找他算账,他这一肚子火,正愁找不到地方发泄呢。趁着搬家,骂一骂,舒坦舒坦,若是有人出来跟他比划比划,就更舒坦了。

城里早已经买了房子,父母和妻子完全听令,在陆江这里从没有后顾之忧,他往安顺街一坐,没人敢进来打扰。

……

“溢价这一成,别有想法。”

安顺街一号,魏涛办公室。

陈俊和曲鑫坐在客位,喝着秘书端上来的咖啡。

陈俊听到魏涛这么说,摆了下手:“就当是我介绍资本进场的门票。”

跟聪明人合作会非常的舒服,这个陈俊就是聪明人,他这边溢价一点,潘雪云那帮人不会不舒服,事情推进也会更快。

猫牙融资,对于资本的挑选是很苛刻的,陈俊牵线搭桥的资本,怎么可能跟他没关系,你比潘雪云多吃多占,多花点钱也正常。

从最初有融资的消息,大家对于猫牙的估值,到现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估值接近翻了一倍,一成的溢价,在陈俊可接受的范围内。真正的投资者,绝不会轻易认为自己花了高价,多高都不算高,因为他们打算投资的项目,一定是对未来极其看好的。

一个项目做到上市,好的上市前景,会有多少的收益?前面多花一些钱,只当自己进场晚了,无需羡慕嫉妒恨前面花钱少的或是天使投资。大的投行,几乎都是高价进场,所为何?那时候项目基本成型,基本盘有了,未来前景也看得更加清晰了,重资进场,风险小是跟收益一样被并列考量的地方,投入大,往往并不被太过看重。

“谈吧,具体的事情我不管了,关总负责。”魏涛绝不会让自己陷入到融资具体事务之中,每一轮的谈判,都会因为某个地方纠结一段时间。

曲鑫看着魏涛,现在他内心的怀疑,针对魏涛的越来越少,他在燕京看病,效果不错,内心的怨气少了,可对于到底是谁下的手,他还在怀疑。

无论谁说,他都不信是自然形成,哪有一夜之间就不好使了的,他始终坚信是人为的,之前怀疑的目标最大就是魏涛。

到燕京去跟魏涛见面,以合作的方式,曲鑫也有看看魏涛反应的想法,如果真是他做的,面对面了,不可能一点痕迹不露。

除非,不是他做的。

魏涛呢,既然以前的事情解决了,甭管曲鑫心里怎么想,没有付诸于行动,没有再去针对他,那在魏涛这里,自动抹掉了曾经的过往。他能治好,那是他的造化,治不好了,咱也不会内心愧疚,能够不以敌人的身份相处,魏涛不会抗拒。

多个朋友多条路没那么多想法,少个敌人少一点麻烦,让生活里少一些枕戈待旦。

潘雪云一行人、陈俊一行人,来松江实际上有效时间两三个小时,剩下是来回赶路。

过来是对魏涛这个掌舵人的尊重,得到了他的首肯,拥有了参与猫牙融资的资格,参与之后如何做决策,现阶段不是跟老板进行深度磋叹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