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分权,控财!(第2/3页)

“如今大权在握。”

“却是在借此,将天下政权的大权彻底揽在自己身上。”

“所谓枪杆子,顾名思义,就是军权。”

“皇帝的威信,很大部分,其实是来自军队,只要军队在皇帝的控制下,那皇帝就能始终把持朝政。”

“让所有人忌惮跟臣服。”

闻言。

嬴斯年若有所思。

嵇恒又道:“至于刀把子,则是有清理朝臣以及斧正天下的能力。”

“钱袋子,则是钱。”

“笔杆子,大秦过去相对是有些忽视,尤其是独尊法术之后,对于舆论的控制力其实是有所降低的。”

“舆论同样是一种权利。”

“公权力。”

“而这部分,也是掌控天下的必经之路,唯有将这四样全部控制在手中,才算得上真正的大权独揽。”

“只是并不怎么容易。”

“就扶苏而言,他想集权,提高自己在军中的影响力,降低军中将领对军队的影响。”

“故想对军队做些改变。”

“不过他并没有明白,该如何掌握军队,也没有真正的理解,该怎么对军队做调整。”

“大秦的军制该变。”

“不过应当是进行统一的改变,从上到下,里里外外的改变,因为扶苏不是始皇,他固然在这边积累了不少的威信声望,但依旧是达不到始皇的高度。”

“军中士卒对他这位皇帝,有敬有畏,但若是谈及忠心,愿意为扶苏赴汤蹈火,恐就未必了。”

“因而大秦军制的改变,不该只盯着些许蝇头小利,也不当注重于削弱军中将领对军队的控制力,而是当从制度上做改变。”

“从制度上限制将领的权力。”

“而这明显是扶苏没有考虑到的,但若说扶苏真的没有考虑过,倒也未必,只是扶苏一时半会想不到好的主意,所以就有了这封书信。”

“想从我这寻求方向。”

嵇恒轻笑一声。

嬴斯年尴尬的笑了笑。

嵇恒道:“扶苏的想法其实是没错的,只是他对军队的是涉猎较少,并不知军队的运行情况,雾里看花,作为一个门外汉,自然想不到什么好的限制办法。”

“但其实很简单。”

“分权!”

“将现有的军权,一分为二,分为对内跟对外,两者泾渭分明,不得朝堂许可,不能轻易越界。”

“对外为国防军,负责大秦边疆稳定,主要以对外战争,防御匈奴,百越等边疆势力。”

“对内则以安保军为主。”

“用以镇抚内部,这里面又做一定的区分,从地方的亭卒,再到郡县的士卒,再到镇压地方叛乱的军队,等级分明。”

“借此将内部兵权,一而再的分化,各级也都由不同的朝臣控制,并不会集中到一个官署。”

“大秦的军制其实本就有所考虑。”

“虽然大秦有一个太尉的官职,但太尉本身是调不动兵的,一切都以虎符为准,甚至都不是太尉,大秦任何将领没有虎符都无权直接调兵。”

“太尉的主要职能,是负责对士兵进行征发和训练,运输粮草以保障后勤,各处关塞的防务等等,也必须有皇帝授权,太尉才能领兵出征。”

“因而太尉官职是高。”

“但手中真正掌有的兵权,反倒不及郎中令跟军中的将领,地位高但权力是有一定削弱的。”

“这其实也是必然的。”

“一个身居高位的大臣,既控制着军权,又有极高的身份地位,这如何不让皇帝忌惮?”

听到嵇恒的讲解,嬴斯年恍然开朗,也一下明白了其中关键,想靠提防将领去避免兵权旁落是不现实的。

唯有分权。

让将领手中权力不能集中,这样除非所有军队都叛变,不然朝堂实在是掌有兵权的。

而是军权内外两分合情合理。

在对内作出细致划分,对外的大军,同样做一些分权,身份地位威望高的将领,并不直接领导大军,只掌有大军的名义控制权。

想真正调集军队,必须得皇帝开口,拿着虎符才能调兵,不然只能在军队内部做一些动静。

我麾下将士的士卒,并不意味着是我的士卒。

就是靠着这种分权,让军队始终被牢牢控制在皇帝手中,并不能再为外界染指。

而且若是内部生乱,则可直接派国防军镇压,若是国防军有问题,则可以拍内部的军队去讨剿。

这样朝廷始终有余地。

“夫子高明,学生佩服。”嬴斯年一脸崇敬,若非嵇恒说出,他恐根本就想不到,还能这么操纵兵权。

见嬴斯年一脸激动,胡亥咧嘴一笑,他当年跟扶苏,又何尝不是这样?佩服的都快五体投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