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宁不与上天一争乎?!(第2/2页)

“这便已应验天意之神妙。”

“容不得半点轻慢。”

闻言。

嬴政冷冷一笑。

“天害人,不下雨,自古无对?”

“天害人,雨不歇,自古无对?”

“大秦连旱数年,是朕以大决国命之心,与上天一争生路,带领数百万秦人大决水旱,这才使得泾水在秋种之时灌我田土,至于尔等求下的雨水已是到了秋末,田土早已灌溉完成,有无甘霖已无差别。”

“鲧(gun)禹时期,天降大水,神州沉沦,当时祈神之人可曾少过?”

“然大雨止歇?”

“未也。”

“最终是大禹带着万民疏通河渠,将汪洋引入大海,这才让神州重现。”

“朕非是不敬天。”

“朕只是在敬天的同时,想多做一些人事。”

“诚然。”

“上天有好生之德。”

“但朕作为皇帝,天下万民皆为朕的子民,朕若是一心只有祈神祭祀,等到真的天降灾祸,岂非只能眼睁睁看着万民等死?”

“神要祈,祀要祭。”

“但人事相关不能停。”

“朕欲在天下建立一套防灾救灾体系,在现有决通川防、疏浚河渠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让天下遭至灾祸时,不至于六神无主,更不至于无所作为,朕欲广修人事以争生路。”

“朕知这样做效果寥寥。”

“然朕即位三十几年,对天下治理也有一番经验,水灾靠的是河渠疏浚,旱灾靠的是打井,虫灾靠的是灭虫,雪灾靠的是清雪,朕能做的有限,只能尽一尽人事相关,至于天意,则依旧要靠诸位去沟通了。”

听到嬴政油盐不进的话,良相公气的脸皮乱颤。

最终。

良相公只能怒声道:“殿下你倒行逆施,一定会遭受上天惩罚的,大秦要被降临灾祸,陛下,你这是在害大秦啊。”

对于良相公的话,嬴政直接当没有听见。

他朝四周挥了挥手,淡漠道:“良相公年事已高,你们把良相公送下去歇息吧,以后若无朕的吩咐,巫师、相师、日者、星官等的求见,一律不见,他们既然诚心向天,那就当更加虔诚一点。”

“只对天!!!”

说完。

嬴政猛地拂袖。

示意四周宦官将这几人送出去。

他其实本不欲向良相公等人解释的,只是最终还是忌惮天意,因而还是多解释了一番。

而且他心中其实门清。

良相公之所以劝阻,并非劝的是他诏书中的修人事以胜天,他们更多争的是修人事没有经过天意,此举对于良相公等巫师而言,已经是极大的质疑跟否定了,他们自会感到惊慌。

嬴政抬起头,望着白茫茫的天空,冷声道:“天意?”

“这世上当真有天意吗?”

“若真有天意,天下岂会有这么多灾多难?大秦为天下做了这么多,又岂会被降临一个荧惑守心?”

“而且就算真有天意又何妨。”

“朕这次便再跟上天争一争,看看天意胜不胜得过人心!”

嬴政眼中闪过一抹戾色。

他重新坐回位置,翻开李斯的奏疏,仔细的查看起来。

另一边。

始皇令书一出,咸阳议论纷纷。

有人认为始皇这份令书有大不敬之嫌,也有人为这份令书叫好,认为大秦自来就不信什么天意,而大秦之所以一统天下,靠的也不是天意,而是靠的秦人强悍无比的战力,打天下如此,治天下依旧如此。

终究是靠人。

尤其是始皇举例早年的大旱,更是让不少秦人深以为然,当时天下大旱,数年无雨,地方可谓各种祈神求雨都试遍了,依旧没有求得半点雨,最终还是始皇力排众议,带领秦人决通泾水,引水入田,这才勉强制止旱灾,然即便如此,那几年秦国也是死伤惨重。

也不得不龟缩函谷关。

只不过跟秦人的认同相反,等这份令书传至天下,却引起了六地很多民众惊慌。

因为秦不敬天!

一时间。

本就形形色色流言不断的关东,各种谣言谶语更是层出不穷。

而始皇的诏令,也出乎很多人意料。

儒家也好、六国贵族也罢,在听闻始皇的令书后,也是彻底振奋起来,在各地散布大量谣言,本就有些浮躁不安的关东,隐隐间变得越发动荡不安。

不过任由天下谣言散布,秦廷都未曾再做过回复。

仿佛那份令书便是最终告书。

令书颁行没多久,李斯提出的防灾救灾制度,便映入到了朝臣眼中。

也在朝中引起了不小的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