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周礼?那是什么?(第3/3页)

“而这才符合常理。”

“至于如何抉择,则由你们决定。”

“但在此之前,我也要提前说明一件事。”

“这次退伍之事是强制执行,并不容任何人变更,一旦被官府选定退伍,无论有什么理由,有什么说辞,都不能继续在军中停留,必须尽快离开,不能干扰军队的正常运转。”

“此外这也是你们唯一一次自主选择。”

“一旦没有做出选择,便默认你们坚持获得田宅。”

“此后再无变更机会。”

“另外。”

“这次退伍的名额有限。”

“而接下来几天,你们有意退伍的,可主动向上提出申请,将自己在军中的过往写明,朝廷会酌情判断,至于最终会不会采纳,则要依实际情况决定。”

“并不会以申请为唯一准绳。”

“最后。”

“退伍的士官,在返回咸阳时,没有氏姓的士官,朝廷将予以赐氏。”

“这是你们这些年应有的功赏,也是大秦将士该得到的功赏,你们是这场天下战争的胜利者,理应获得作为胜利者的嘉赏。”

“你们也当抬头挺胸的回到咸阳。”

话音落下。

在场所有人都瞠目结舌。

扶苏后面的一番话实在是令人震惊。

赐氏?

不少将领都有些头晕目眩,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自己当真听到了这句话?

这可是赐氏啊!

古往今来唯有立下大功的人,被分封到一地,或者被任命为了高官,才有资格获得氏姓,但现在大秦的这些中下层士官竟都能获得氏姓。

这如何不让人惊骇?

这几句话对一旁将领的震撼,远高于扶苏前面提到的办法。

而且是震撼得多。

扶苏同样也是心潮澎湃。

但面上并无表露太多情绪,仿佛早就对此深以为然。

实赏,虚赏。

两者的确有不小差别。

但对人造成的冲击却也是不尽相同。

在这个贵族扎根天下的时代,氏姓都是十分高贵的,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这是三代以来天下莫不成文之事,但这个规矩,似乎要被打破了。

虽然这次的范围很小。

但真的细想下来,真的少吗?

这可是上千人。

纵观周代八百年,同样是上千人获得氏姓,至少也花了五六百年的时间,但大秦朝廷就这么轻飘飘的给出了,这对周礼的践踏可谓露骨。

这消息一旦传出,天下定然哗然一片。

但扶苏依旧这么做了。

全场雅雀无声。

所有人仿佛都被震惊到了,久久不敢发出任何声响。

四周唯有沙沙风声。

良久。

终于有人缓过神来。

只是他们的眼中依旧充满着惊骇跟茫然。

依旧显得很是无所适从。

隔了不知多久,他们的耳畔再度响起了扶苏的声音,只是听得并不算真切,只隐隐的听到‘这是对胜利者的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