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五花八门的建议!(第2/3页)

扶苏略作沉思,问道:“此法可有弊端?”

史禄点了点头,道:“弊端是显而易见的,爵位五代内的确不用降爵,但却是可以升爵,这也意味着今后天下百年,哪怕这百万人中只有不到千分之一的人能够升爵,那也将是一个不小的数量,对朝廷的负担也会极大加重。”

“甚至足以拖垮朝廷。”

“而且这也意味着爵位制,在百年之内会陷入混乱。”

“影响太甚。”

“臣实在不敢去多想。”

“通过这两个办法,百年内,恐会有不少人爵位能提升到不更,到时天下服役人口将会大减,这无形间也会加重朝廷负担,因而臣只是斗胆提出,并不敢做出实质的建议。”

“请殿下明鉴。”

扶苏颔首。

他对史禄视以嘉许的目光。

史禄的想法很疯狂,完全是拆东墙补西墙,为了解决田宅的功赏,从而让整个军功爵制陷入混乱,这种混乱还充满了不确定性,不仅会加重朝廷的负担,还会对天下造成极大的动荡。

这种主意是不会被通过的。

朝廷也实在不敢拿帝国的命运去赌。

但史禄能提出一些跟其他人不同的观点,这其实已很是不易了。

他自不会去指责。

而且他也清楚,若是真有两全之法,以前早就有人提出来了,而想解决田宅的问题,注定要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

朝臣希望牺牲宗室的利益,亦或者是牺牲底层的利益。

让他们将自己的利益让渡出来,也实在强人所难,他们是绝对不会轻易开这个口的,甚至连提都不会往自己等人身上提。

扶苏心中看的门清。

这时。

冯去疾开口道:“臣倒是有不同的看法,关中的情况,军中士卒恐早就有所了解,因而让朝廷继续分发田宅,也属实强人所难,这一点,他们心中再清楚不过,而且相较于田宅,他们眼下更关心的其实是自家的生计生活。”

“臣认为或可进行免除徭役赋税,降低地方征收的田租等,以此来挽回士卒之心。”

“但此举或会让朝廷的财政收入大减。”

“所以臣还建议对关东六地加征徭役赋税田租等。”

“用以抵消关中的缺损。”

“关东毕竟是战败之地,理所应当当征收高税高租,而且正如之前殿下所讲,关中才是大秦根本,唯有巩固关中,大秦方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因而损关东而利关中,在臣看来是十分可取的。”

“殿下以为何?”

扶苏沉思了一下,再度摇了摇头。

他凝声道:“关东本就黔首未集,旧贵族乱法严重,若是继续加征高额的口赋田租,恐会让关东对朝廷更加离心离德,到时岂非是在助长关东旧贵族?”

“若真这么做,恐用不了几年,关东就乱了。”

“此法不妥。”

闻言。

冯去疾轻叹一声,没有再说了。

此后陆续有其他官员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其中还有建议准许田地自由买卖的,其人称管朝廷若是准许田地自由买卖,田宅便就有了价格,到时朝廷再足额将钱粮发给那些黔首,以此就兑现了对士卒亏欠的田宅。

诸如此类,建议驳杂。

扶苏在全部听了一遍后,心中也充满了失望之情。

朝臣给出的建议五花八门,但大多就没有可取之处,要么就是负面影响更大,要么就是完全的拆东墙补西墙,根本就没办法使用。

扶苏也是十分心累。

这些朝臣可都是大秦的开国功臣。

大秦的各项大政,也都出自这些朝臣之手,但一向深谋远虑的众人,一提到田宅的功赏时,一下子就消停了,一个个变得平庸甚至是昏庸了。

良久。

在四周安静下来后,扶苏突然问道:“诸位提出的建议,若是放在诸位身上,或者说诸位眼下就是那些黔首,可会答应尔等自己提出的择换建议?”

一语落下,四下陷入死寂。

无一人应声。

所有人都久久沉默了。

扪心自问,若自己是那些黔首,会接受这些择换吗?

不会!

他们在心中回答的很利索。

那些东西说的再厉害,再天花乱坠,价值也远远比不上实际的田宅。

田宅才是实打实的东西。

不然当初王翦伐楚时,为何特意向陛下索要大量田宅?不就是因为这些田宅才是最为实际的吗?也是最直观现实的,也是最能余荫后世子孙的。

其他的也配跟田宅相比?

这个道理他们心中清楚,却是并不能直接说出。

扶苏冷眼以观,漠然道:“诸位为何沉默了?难道诸位也不认可自己的建议?诸位自身尚且不能说服自己,又如何去说服更为势利更为现实的黔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