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对战争目标的进一步探讨:击败敌人(第3/4页)

如果这种看法是对的,那么,我们下面这种说法也是对的:只要拥有足够的力量攻占某个地区,进攻方就该一鼓作气地完成这种占领行动,而不是有什么中间站。当然,这里所说的中间站,并非指集中兵力和采取各种措施所需的短暂的平静时间。

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可以得出进攻战的重要特点:速战速决。我们认为,这种观点已从根本上彻底打破那种反对不停顿地占领的说法,也就是打破了那种非常缓慢的,所谓的有步骤地占领更加有把握和更加谨慎的看法。但是,那些赞同我们观点的人,也会认为我们的观点很奇怪,与最初的提法相互矛盾,并且我们的观点与根深蒂固的陈旧观点是对立的。所以,我们要对那些与我们观点相对立的没有依据的看法进行深入的探讨。

一般而言,较近的目标往往比较远的目标容易达到。不过,倘若较近的目标跟我们的意图不相符合,那么我们也不能认为:停一停,有一个停歇点就可以较为容易地走完下一半路程。

一次小的跳跃肯定比一次大的跳跃要容易得多,但是,任何想跳过一条宽沟的人绝对不会先跳一半而陷进沟里。

如果我们对什么是有步骤的进攻战进行深入的研究,那么我们就会发现,这个概念往往包括以下一些基本内容:

(1)夺取所遭遇到的进攻中的敌人的要塞;

(2)储备必要的储备品;

(3)在仓库、桥梁、阵地等重要地点构筑坚固工事;

(4)军队在冬营或教员舍营中休息;

(5)等着来年的补充。

为了达到上述这些目的,人们将整个进攻分割成若干阶段,在运动中确定若干停歇点。他们认为,这样做可以取得新的基地和新的力量,就像自己的国家紧随自己军队后边一样,就像军队在每次新的进攻之后都能够获得新的力量一样。

这些或许会让进攻更容易进行,但是它们无法保证取得进攻战的成果,而且这种做法不过是统帅用来掩饰矛盾心情或者政府用来掩饰自己却违反坚决进攻精神的借口。

我们想按相反的顺序来一一批驳。

(1)对双方来说,等待新的补充是不必要的,甚至可以说,敌人期待补充的心情更加迫切。此外,一个国家在一年之内所能征召的军队和在两年内所能征召的军队比较起来,数量上相差无几,这是由事物的性质决定的。因为,一个国家在第二年内所征召的力量,跟总数比较起来是微不足道的。

(2)在我们休息时,敌人在同一时间内也得到了休息。

(3)在城市内及阵地上构筑坚固工事并不是军队的事情,因此不能成为军队停顿不前的理由。

(4)据军队目前所采取的给养方法来看,仓库对于驻扎状态的军队比前进中的军队更为重要。在前进顺利时,进攻方往往会将敌军的储备品据为己有,部队到了贫瘠之地,这些储备品便可以解决给养问题。

(5)不能将夺取敌人的要塞当成进攻的停顿,相反,应当成为更猛烈的进攻。所以,攻占要塞所造成的表面的停顿,事实上跟我们在这里所谈的情况并不是同一件事,这种停顿并不是进攻力量的停止和缓和。但是,对于某个要塞,是要进行真正的围攻,还是说进行纯粹的包围或者纯粹的监视,这要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而定。

在这里,我们认为,想要回答上述这个问题必须先确定,在进行纯粹的包围的同时,继续前进是否会遭到极大的危险。如果不会遭到很大的危险,并且进攻方还有力量继续发动进攻,那么应该在进攻行动的最后才进行正式围攻。所以,不应沉迷于立即保住已获得的东西而忽视更加重要的东西。从表面上看,在继续前进时,已经取得的东西又会有立刻丢失的危险。

根据上面的阐述,我们认为,在进攻战中任何划分阶段、设立停歇点与中间站的做法都是不合理的。在进攻战中出现的这些东西,应当被当成祸害,它们非但不能让获得战果更加有把握,反而会让获得战果更无把握。如果不想违背普遍真理,那么我们就要承认,从中间站出发(这在我们力量弱时往往是不可避免的)往往是无法向目标做第二次前进的。如果说前进是可能的,那么中间站就是没有必要的。如果我们的力量从一开始便无法达到预定的目标,那它终究无法达到目标。

所谓的普遍真理就是这样。我们之所以提它,是因为我们想拿它来证明时间本身好像对进攻方有利的思想是错误的。不过,政治关系有可能逐年发生变化。也因为这种原因,与这种普遍真理相互背离的情况才会经常发生。

上面的论述可能会给大家一种印象,即我们所说的似乎远离我们的一般的观点,而在集中精力讨论进攻战。事实并非如此。当然,那些明确将彻底击垮敌人作为战争目标的人,是不会随随便便就进行以保持已占有的东西为直接目标的防御作战的。只不过,在这里,我们坚定地认为:如果没有任何积极因素的防御,那么无论在战略上还是在战术上都将自相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