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战争理论(第4/7页)

这些无法看清的事情,只能寄希望于幸运,或者依靠才能来推测。所以,在缺乏客观情况的场合中,我们只能够寄希望于才能,甚至将希望都押在幸运上。

建立死板的理论是不可能的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指出:试图为军事艺术建立一套呆板的理论,会像搭起一套脚手架那样,想要保证指挥官行必有据,这绝对是异想天开的事情。就算有可能,在指挥官只能依靠自己的经验和才能时,他也一定会抛弃它,甚至与之对立。此外,不管呆板的理论内容有多丰富,多么面面俱到,它都无法摆脱这样的结果:才能和天才不受法则的约束,理论和现实对立。

建立理论的出路

建立理论的确有困难,但是困难的大小并不是到处都有,要想摆脱这些困难的办法有两个。

首先,我们对军事活动特点进行一般探讨时所说的一切,并不是适用于任何职位上的人。一般而言,职位越低,就更需要自我牺牲的勇气,而他们在智力和判断方面遇到的困难就少很多,他们接触的事物相对有限,所了解的情况也较为确切,追求的目的和使用的手段就相应地较少,其中大部分甚至是亲眼看到的。

但是这不适用于职位较高的人。可以说,职位越高,他们所要面临的困难就越大,到了最高统帅的地位,困难也就到了极点,以至于他们都只能寄希望于天才来解决。

就算我们从军事活动本身的区分来说,困难也不是每处都一样。军事活动的效果,越是体现在精神领域越是成为意志的动力,理论所遇到的困难就越大;相反,如果军事活动的效果,越是体现在物质领域,困难就越小。

因此,与为战斗的运用规定理论相比,为战斗的部署、组织和实施规定理论容易些。后一种情况是拿物质手段进行战斗的,虽然其中不乏精神因素,但是主要是物质因素。但是在运用战斗的效果时情况就不一样了,因为人们所接触的便只剩下精神了。

要而言之,为战术建立理论比为战略建立理论困难要小得多。

理论应该是一种考察,而不是死板的规定。理论不必是死板的,也就是说不必是对行动的规定。

倘若某种活动屡次涉及同一类事物,即同一类目的和手段,那么,就算它们本身的变化很小,它们所采用的方式多种多样,它们仍然是理论研究的对象。

在理论中,这种研究是最为重要的部分,也只有这样的研究才能配称为理论。

这种考察是对事物进行分析探讨,它有助于人们确切地认识事物。倘若我们对经验也进行这样的研究,那么便能对它们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人们越是对事物有深入的了解,理论就越能够在一切依靠才能来解决问题的场合产生作用,就越能够把客观的知识变成主观的能力。换句话说,它就可以对才能本身产生作用。

倘若理论能够研究战争的各个组成部分,它便能够全面阐明手段的特性,能够较清晰地区分原先看起来似乎模糊不清的东西,能够指出手段可能产生的效果,能够明确目的的性质,能够不间断地批判阐明战争中的所有问题。如果理论做到了上述这些,那么它便完成了自己的主要任务。

这样,理论能成为通过书本学习战争问题的人的指南,它可以为他们指明道路,让他们能够顺利前行,并阻止他们误入歧途,培养他们的判断能力。如果有一个专家费尽心血来研究一个本来隐晦不明的问题,那么他对该问题的了解自然要比只用短暂时间来研究该问题的人深刻得多。我们建立理论的目的就是要让别人无需埋头于故纸堆中搜集整理资料从头开始研究,便能利用整理好和研究好的成果。

理论要用来培养未来的指挥官的智力,更准确地说,理论应当促使他们自修,而不是跟着他们一起上战场。这好比高明的老师要做的是启发和促进学生发展智力,而不是一辈子牵着他走路一样。

如果我们从理论研究中自然而然地得出原则和规则,如果真理自然而然凝结成原则和规则这样的晶体,那么理论不但不会和智力活动相对立,反而会将这些原则和规则突显出来。

但是,理论这样做的原因,是为了要与人们思考的逻辑关系相一致,明确诸多线索的汇合点,而不是为了建立一套供战场上使用的代数公式。因为这些原则和规则的主要作用是确定思考的基本线索,而不是像路标那般指出行动的具体道路。

我们只有认可上面的观点,才能够消除理论和实践之间的矛盾;只有认可了上面的观点,我们才有可能建立一套颇为满意的作战理论,即建立一种有用的、与现实不会相互矛盾的作战理论。而且,只要这种理论得到恰当的运用,它就会跟实际接近,最后彻底消除理论脱离实际的这种反常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