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4章 破局(七)(第2/4页)

“儿臣已经同回纥可汗骨力裴罗借兵十万,加上李光弼手中的六万大军,现在灵州精兵已至十六万,实力在王源之上。王源也绝不会因为这件事轻举妄动。儿臣写这封信时,我大军正在开赴长安的路上。不久后儿臣便将夺回长安城,迎接父皇回归京城。儿臣今日之举,或许父皇心中甚是怨愤,但儿臣只能这么做,待儿臣夺回长安后,迎接父皇回京之时,若父皇尚无法原谅儿臣此举,儿臣可当面谢罪,还位于父皇。然此时此刻,唯此举可破局,儿臣忠心期望父皇以江山社稷为望,在传位于儿臣之事上和儿臣保持口径一致。若父皇一旦否认传位于儿臣,那便给了王源和其他居心叵测之人起兵的口实。那样一来,必然天下大乱,平叛难成,祸起萧墙,社稷将凋零糜烂不可收拾。这件事上,儿臣跪求父皇与儿臣父子同心,为我大唐社稷之重振共同竭力,将是大唐之幸,社稷之幸。万望父皇烛照明鉴,深思而决。不肖儿臣李瑁顿首泣血。”

玄宗静静的呆立了半晌,面色忽晴忽阴,不知在想些什么。

门外,一名内侍大着胆子靠近,颤抖着声音禀报道:“陛下,政事堂王相国韦左相颜中书等携文武百官前来求见。”

玄宗微微一怔,长吁一口气,伸手将那封信凑到烛火上点着。看着那封信在桌面上化为灰烬之后。

“儿啊,你真以为朕不知道你会这么干么?朕知道你一定会这么干,你没借到兵倒也罢了,一旦借到兵马,你一定会这么干。我做了这么多年的皇帝,见过的人形形色色,他们在想什么我都能看的一清二楚。我让你去灵州就是知道你会来这么一手,即便没有你这封信来解释,我也会为了大唐而放手的。但愿你不要让我失望,但愿你能挽救我大唐于危难之中,但愿这件事是朕这辈子做的最正确的决定。”

玄宗呆立半晌,这才转身沉声对侍立一旁的内侍道:“去告诉他们,在散花楼大厅中候驾。马德忠,伺候朕更衣结发。”

……

散花楼一楼大厅之中,王源韦见素颜真卿以及数十名文武朝臣正肃然而立。就在不久之前,他们也得到了李瑁在灵州登基继位的消息,对这些人而言,这个消息犹如晴空霹雳一般的让人惊魂。在经过短暂的商议之后,他们当然需要就此事觐见玄宗,求证一些事情。

经过很长时间的等待后,群臣都已经焦躁难耐之时,内侍尖利刺耳的声音在侧厅响起。

“陛下驾到!”

群臣立刻肃然而立,纷纷整衣扶冠,目光齐刷刷看向侧首的帘幕入口之处。紫色的厚重的侧帘缓缓被拉开,一名内侍踮起脚尖将帘幕撩起,紧接着,玄宗缓步而出,出现在众人的视野之中。

玄宗面色平静无波,只是有些颜色昏沉,消瘦的面庞上的皱纹像是道道沟壑一般,比往日更深更多了些。但他的脸上的表情却绝无众人想象之中的愤怒,平静的如一潭死水。群臣也迅速发现了玄宗今日的穿戴同平日不同。玄宗平日上朝基本上都着常服,戴通天冠或者翼善冠,脚上蹬着厚底靴。或者有时候更加的随意,比如骑马游猎或者宴饮之后他也不换衣服,随便穿着明黄大氅或者是武弁之服,头上甚至顶个寻常的方巾便来见臣下。显得不拘小节。

然而。今日的玄宗身上穿着的却是名副其实的一套帝王的华丽行头。头上戴的是冕旒冠,十二排玉珠如珠帘一般华彩精美,随着玄宗的缓步走动摇摇摆摆。他的身上穿着的是宽大华美的龙纹明黄大衮服,脚蹬千层犀皮黑缎官靴。腰间玉带宽达八寸,上面宝石镶嵌,金银镂花,精美之极。这一套服饰比之龙袍的规格还要贵重,这是大唐皇帝用来拜祭先祖祭祀天地之时才会穿着的大礼服。在很多老臣的印象之中,只有重大的节日或者祭祀的日子陛下才会穿着。当然,玄宗登基的那天,他穿的也是这套象征着最高礼仪和尊贵身份的大礼服。然而,今日玄宗却将这件礼服穿在了身上。

“臣等叩见吾皇万岁万万岁。”群臣纷纷跪拜行礼,口中长声高呼。

玄宗静静的坐在宝座上,眼睛扫视下方跪伏于地的群臣,眼中闪烁着留恋和悲伤。这一幕他不知见了多少次,自从自己登基为帝之后,数十年来,群臣拜伏于面前高呼万岁的情景自己早已司空见惯。然而,今日这一场面,却让玄宗无比的留恋和伤感。因为这一次之后,自己此生恐再难看到这样的场面了。

“都起来吧。”玄宗嗓音黯哑的轻轻开口道。

群臣窸窸窣窣的起身来,按照位列各自分列两旁。玄宗的目光和王源的目光在空中相遇,他看到了王源嘴角的一丝冷笑,心中咯噔一下,但很快便恢复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