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3章 破局(六)(第3/4页)

李光弼当然知道李瑁的心思,自从决定自立为帝之后,李瑁恨不得立刻便登基为帝。他这么问其实是多此一举,他当然是想立刻便宣布登基继位的消息。

“殿下,这两件事一样也不落下,同时进行便是。登基大事和整顿出兵都需要时间准备,臣会双管齐下,两边都不耽误。臣明日起便立刻派人赶制龙袍冠冕,命人准备登基大典的各项事宜。而军中的起兵准备也要同时进行。明日起臣便一刻不得闲了。”李光弼呵呵笑道。

李瑁连连点头道:“甚好甚好。叫我说非常时期一切从简。只是拜祭天地昭告四方便是,无需繁文缛节。将来回归长安之后,有些事再补上也成。军务之事倒是只能辛苦你了,我现在能仰仗的只有你,你要多费心了。”

李光弼道:“臣份当所为。只可惜郭子仪不识时务,否则他倒是整军作战的好手,将来攻长安也可倚重,可惜了。”

李瑁摆手道:“莫提他,这个人冥顽不化,实在不识时务。本来他如此冒犯于我,应该诛杀九族的,我已经法外开恩,给他留了个全尸了,他在泉下也该感到庆幸了。我相信你一人便可独撑大局,待我登基之后,四方官员百姓定蜂拥而来,到时候你再挑选得力的官员协助于你。政务军务的人才随便你挑选。”

李光弼笑道:“殿下说的甚是。臣定会将一切安排的妥妥当当的。”

大唐天宝九年十一月十二日,灵州城八名风水道士一致认为的黄道吉日。今日吉神高照六辰值日,诸事大吉不避凶忌。就在今日,便是寿王李瑁选择的登基之日。

上午辰时,阳光普照,小小的灵州城中钟鼓齐鸣礼乐悠扬,满城百姓都拥到灵州府南门城楼之下,十几万兵马齐列城下,放眼看去满城旌旗招展,人山人海。

辰时初刻,李瑁身着崭新龙袍,在李光弼等人的陪同下缓步登上了城楼,面对全城数十万军民,宣读诏书,拜祭天地,宣布即位为帝。

诏曰:王者继统承祧。所以嗣神器。顺承天意,所以宁万邦。顾历代之通规。谅旧章而可法。先皇帝勤劳治国。宵旰临朝。万几靡倦于躬亲。四海方成于繁盛。念农民之疾苦。知战士之辛勤。多垒尽平。生灵永逸。然天生淆乱。朝起逆臣。觊觎神器。天下纷乱。社稷频危。值此存亡之际,朕受命于先皇,临危继统,挽狂澜于既倒,受命于天,登临大统。可大赦天下。云云恭惟先皇帝推诚损己。焦思劳神。念将士之忠勤。知战伐之辛苦。衣粮禄赐。无非经手经心。土地官封。不惜酬功酬效。生灵是念。稼穑为忧。罢非理之差徭。去无名之侵耗。不贪钱货。尽去奢华。减后宫冗食之人。停诸司不急之务。方岳止甘鲜之贡。殿庭碎珠玉之珍。狱讼无冤。刑戮不滥。凡开物务。尽立规绳。予小子缵绍丕基。恭禀遗训。仰承法度。不敢踰违。更赖将相公卿。左右前后。恭遵先旨。同守成规。庶俾冲人。不坠鸿业。宣布遐迩。咸使闻知。

诏书的内容无非便是对玄宗歌功颂德一番,同时表明自己继位是受命于危难,得到玄宗的许可。在社稷危难之时出来拯救天下。同时说些冠冕客套的话语而已。

继位诏书之后,李瑁连下三道诏书,第一道改元至德,推尊玄宗为太上皇。第二道,诏令天下百官前来灵州侍奉新皇。第三道,授李光弼为讨逆大将军之职,并下达出兵长安的命令。

随后百官朝拜万民跪伏,高呼万岁,李瑁遂成大唐新帝。

登基大典之后便是誓师大会,十几万兵马接受李瑁的检阅,之后李光弼发表了直捣长安光复京城长安的军令,午后时分,号炮三声响起,十六万兵马浩浩荡荡开拔,奔赴长安城下。

……

四日后,一小队骑兵风尘仆仆抵达成都。在他们抵达之后不久,成都城中的街头巷尾之中,一个让人惊魂的流言便开始扩散。酒肆茶楼市井陋巷之中,无数的百姓在悄悄的交头接耳,惊骇而诡异的谈论着这个消息。

“听说了么?据说寿王李瑁在灵州登基继位了。”

“什么?有这等事?城里头不是有一个陛下么?怎地外边又冒出来个陛下来了?咱们大唐这是叛乱未平又要内乱么?”

“这我倒是不知道了,但据说是城里这位陛下偷偷让寿王逃出成都,在灵州继承皇位,说是特意退位让贤,自己当太上皇了。”

“偷偷逃出城?为什么是偷偷的?”

“咳,这你就不懂了,当今王相国希望立丰王为太子继承大位,而陛下属意于寿王。在这种情形之下,陛下为了让寿王即位,便只能让寿王偷偷离开成都去往灵州登基了。还不是怕王相国不同意,所以来个暗渡陈仓,木已成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