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后续加第六位诗人居然是他?

天幕下的观众看到了李商隐深陷党派斗争、被牛党的人视为叛徒,永生不得重用。有人支持他,觉得这不是他的过错,有人反对他,觉得他不忠诚。

关于该不该结党,所有人都各执己见,能为这个有争议的事情吵翻天,没有定论。

汉文帝勉强算是支持他的一员。

结党营私这种事情历来有之,只有严不严重的区别。

作为帝王,当然不希望看到结党营私。他觉得李商隐算是一个不同流合污的君子。

汉文帝刘恒跟百官说:“真正的君子不会去结党。只有小人才会为了利益而结党。”

他说的话意有所指,百官低头讷讷不言。

有些有识之士心中腹诽,君子不抱团,早就被小人挤出朝堂了,陛下有没有想过他们的难处?

结果汉文帝刚发表对李商隐的支持,还记录他的诗文,李商隐转头就开始骂他……

汉文帝刘恒:“……”

汉文帝刘恒把记录诗文的竹简摔到地上:“你们说得对,他确实是个小人。”

事业不顺,骂他做什么?颅内有疾否?

文武百官:“……”

扶苏都有些懵了,看向胡亥,确认道:“胡亥,你记得王勃的《滕王阎序》吗?我记得他说‘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那汉文帝分明是一个明君呀。”

“这两位诗人的意见分歧怎么这么大?”

没错,扶苏还在看天幕。他之前看完辛弃疾的悲剧,像是看完了一场悲剧电影,心里难受,发誓不再看了。

可天幕快要播放的时候,心里像是有小猫在挠,最终还是屈服于影视剧的魅力。

好在李商隐的生平经历并不算太过悲伤,和辛弃疾相比,少了国仇家恨的无奈。扶苏目前看得挺投入。

胡亥撤嘴:“这我怎么知道,你让他们打一架叹。”

秦始皇听到关键词,耳朵微动,他又听到了贾谊。

很少有帝王不爱人才,更不用说,这是王勃和李商隐都提到的大才子。

之前他就对贾谊生起爱才之心。

他有些惋惜,可惜了,这人才早汉代的

他有些他情,可惜了,这人不是汉代的,如果是秦朝

的,该有多好?

王勃和李商隐对汉文帝不同的评价,让天幕下的无数观众感到疑惑。

所以汉文帝到底是明君还是昏君?

王勃风度翩翩,拿着折扇,登上了黄鹤楼。天幕的出现,让他逃过了死劫,如今已经辞官回家,经常和朋友出去游玩,悠哉游哉。

之前,天幕说《朕王阎序》是必背文章,说如果他活得久,也许会写出黄鹤楼和岳阳楼相关的文章。

他觉得有道理,确实该写。这样后世的学子就有东西背了。

他刚刚写完一篇和滕王阁序有得一拼的《黄鹤楼序》,便听见天幕说起了李商隐的事。

他眨了眨眼睛,若有所思:"这李商隐胆子还挺大。"

虽然他对唐高宗李治有些不满,但从不敢在诗文里表现出来,写诗也不敢搞讽刺。

求生欲极强。

李商隐却敢于借古讽今,吾辈楷模啊。

【很多营销号拿着这首诗,像发现了什么惊天大秘密一样大肆传播:你们没想到吧?历史上的文景之治都是假的!汉文帝其实是一个大昏君!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谊大家应该都知道,教材上还有他的选文《过秦论》,堪称骂秦始皇骂得最华丽的一篇文章。】

秦始皇:“???”

真的假的?他看中的贾谊居然骂他?

这心,好像有点错付了!

【李商隐引用的是《史记》里面的典故。】

【贾谊之前被贬到长沙,又被皇帝召回来了。汉文帝刚刚祭祀完神鬼,就问贾谊懂不懂神鬼的本源。贾谊趁机详细讲述了神鬼的事情。】

【楚地神鬼风俗很多,贾谊说得非常好玩。】

【半夜时分,汉文帝听得超级入迷,都不愿意去睡觉,不知不觉把自己的座席拉得和贾谊越来越近。】

【然后文帝感慨道:“我和他好久没见了,我还以为我的见识能超过他,没想到还是不如他。”

【不久汉文帝任命贾谊为小儿子的老师。】

【至于问鬼神,那是因为汉文帝之前刚好在祭祀。至于有没有冷落贾谊,从结果上来看是没有的。】

【李商隐只是截取了事情的一半,来

表达自己的委屈。】

【因为晚唐皇帝都很“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要是直接明晃晃地骂,估计就要被砍头了,所以只能借古讽今。】

汉文帝:“……”

原来自己是被误伤的。

好吧,他肚量大,勉强原谅他了。

李商隐头皮发麻,尴尬地蹲在墙角,心里抓狂。

他写的讽刺诗居然被天幕广而告之了。

天呐,沉迷修仙的唐武宗李淡会不会砍了他的头?